資源稅改新疆起步 地方財政或增收數十億
傳言紛飛的新疆資源稅改方案終于亮相。
6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決定對新疆的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此前的從量計征改為實行從價計征,稅率規定為5%。
這項旨在配套提升自治區地方財力與推進資源稅改的《規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執行。
“作為一項地方稅,盡管尚未包括除油、氣之外的其他資源品類,但改革后每年對新疆地方稅收的增收貢獻,仍將達數十億元。”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官員6月2日對本報記者表示。
這亦意味著藏刀多年的資源稅改終于走出第一步。
“新疆試點是第一步,應抓緊時機,盡快同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的資源稅改和資源價改。”財政部財政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對本報記者說。
地方財收增量可達數十億
作為今年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之一,資源稅改革亦在此前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被列為起步性工作,中央決定在新疆率先進行油氣資源稅改。
“資源稅改從量征稅為從價征稅,將在目前的基數上大大提升新疆的地方稅收。”新疆自治區財政廳預算處官員表示。
2009年,自治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388.8億元,而同年其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為1349.2億元,支出的絕大部分靠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新疆2008年的原油產量為2700萬噸,天然氣產量為230億立方米,過去資源稅從量計征時,稅收僅40億元左右,改為從價計征后,增量最高可達上百億元。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在資源品價格上升的情況下,尤其是對于資源大省,數十億的增量對地方財力有非常顯著的提升作用。
“自治區財政廳、地稅局將盡快與區內兩大油田公司進行年度產量核對,以此確定今年具體的稅收增量目標。”上述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官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由于油田限產和石油價格波動等因素,年內稅收增量的浮動空間將比較大。對于資源稅改帶來的地方稅收增量,各方的預估值從40億元-150億元不等。
“最高的增量版本,是根據油價在100美元左右的基礎上進行全年核算出來的。”上述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官員表示,鑒于國際油價的現狀,今年的增量大約為數十億元。
此次下發的《規定》,并未包含煤炭等其他資源品的稅改內容。
“盡管新疆煤炭的遠期可開采儲量非常大,但近期能帶來稅收增量的主要還是油氣這一塊。”上述新疆自治區財政廳官員說,目前各礦區的煤田專運線建成尚需時日,遠期儲量的發掘,需更多依靠大集團和大投資。
相對而言,油氣已有專用管道運輸的支撐,產量更為穩定和可觀。
開采成本高產品可減征
《規定》要求,納稅人開采的原油、天然氣,自用于連續生產原油、天然氣的,不繳納資源稅;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視同銷售,依照本規定計算繳納資源稅。此外,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氣的資源稅均減征40%、三次采油資源稅則減征30%。
“這類油氣的開采成本很高。”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對記者表示,由于各礦區的貧富程度、儲量和開采條件都不一樣,因此《規定》要考慮到特殊因素。
現行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以及鹽等七種資源。
“相對而言,現行資源稅的稅率標準要復雜得多。”安體富說。如原油稅目表中,對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新疆的油田分公司均實行每噸30元的最高稅額標準課稅,而對于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等,則實行每噸18元的標準課稅。
而在煤炭領域差別更大,幾乎是每省一價,如開采條件好的山西和內蒙古,每噸煤炭課稅3.2元;運輸條件不太發達的新疆,則僅對每噸煤炭課以0.5元的資源稅。記者從新疆烏魯木齊礦務局了解到,其實際稅率甚至還低于這個數字。
稅改應妥善推進
經過多年籌備醞釀,資源稅改終于邁出實質性一步。
資源稅初始開征的目的,是對不同國企的級差收益進行利潤調節;但隨著資源和環境問題的凸顯,資源稅的開征定位產生根本性的調整,除了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考慮,更是為了讓資源開采、使用過程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同時平衡東西部差距。
“新疆試步后,應抓緊時機,盡快同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的資源稅改和資源價改。”劉尚希說,下一步,則是實行“全覆蓋”——列入稅目的礦產范圍全覆蓋,全國各地區也要全覆蓋。
劉尚希亦同時表示,在資源稅改全面推進的時候,要對各種相似稅種的改革或開征作統籌考慮、整體安排,以避免從不同角度或環節重復征稅。
比如,資源稅的改革與環境稅、碳稅的開征,以及與現行消費稅多個稅種之間的關系,即頗為微妙。
如果在對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征收資源稅的同時,還征收環境稅、碳稅,這一方面要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也要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以及終端產品的價格問題。
“在整體的考慮之下,稅制改革的分步推進才具有科學性。否則,現在的試步將對下一步改革造成障礙。”劉尚希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