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歐洲債務危機
歐洲的債務危機始于希臘主權債務違約風險,從09年12月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接著不斷升級,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也被卷入這場風暴,繼而整個歐盟經濟體都被牽扯其中。進入5月,全球股市開始下跌,連亞洲和美國也開始感受到歐洲之痛。
這一場金融危機到底源自何方,又為什么會擴散成一個全球的危機呢?
這要從歐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下稱《馬約》)說起。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于1992年簽署了該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1998年,希臘因未達標被拒絕在歐元區門外,是唯一一個積極要求加入歐元區而未被接受的歐盟成員國。2000年5月3日,歐盟委員會重新審查了希臘的達標報告后認為,“希臘經過努力已在控制通化膨脹、減少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等方面基本達到《馬約》的要求。希臘加入歐元區的條件已經成熟。”因此同意希臘在2001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元區。
希臘真的在兩年后達標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它是怎么通過審核的呢?這里出現一個重要角色——高盛。事實是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為希臘設計了一套“貨幣掉期交易”的方案,為希臘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帳面上符合了《馬約》的標準。
這套方案的具體情況是:希臘分期發行一筆1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由高盛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換成歐元。如果按照正常匯率的話,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得74億歐元,但是高盛為希臘提供一個協議匯率,使希臘可以獲得84億歐元。
也就是說,高盛實際貸給了希臘10億歐元,但是這筆錢卻不會在希臘的公共帳戶上表現出來。到十年以后,這筆債務到期,仍然由高盛按協議匯率換回美元,實際上相當于把希臘2000年的財政赤字延遲到十年后的2010年表現。這種“貼心“服務當然不會白白提供,高盛從這筆交易中共拿到高達3億歐元的傭金。為預防希臘到期償付能力不足,高盛還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10億歐元的 “信息違約互換”保險CDS,如果希臘無法支付則由承保方補足虧損。
希臘的這套方案并非首創,有一批歐洲國家運用這種方法,使得國家公共負債率達到《馬約》的標準。這些國家包括同樣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還有德國。
2010年,這筆貨幣掉期交易已經到期,但希臘的經濟發展并不足以彌補當年的財務漏洞,一個主權債務問題便暴露了出來。這個債務問題接著被高盛演繹成一場歐洲經濟危機。高盛在預測到希臘償付能力不足后,在社會尚未對希臘產生懷疑之前,大量購買希臘和其他類似歐洲國家的“信息違約互換”保險CDS。然后利用希臘債務即將到期,對希臘的支付能力信譽發起攻擊,包括運用力量降低希臘的信譽等級,傳播希臘破產謠言等,致使希臘外資抽離,融資能力下降,成本劇增,與此同時高盛持有的對希臘支付能力進行承保的CDS的價值卻連翻上漲。另一方面則是大舉拋售歐元,引起國際市場恐慌跟進,歐元大跌。希臘、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這些國家發行的國債,要么是被歐元區各大銀行所購買,要么是得到了歐元區銀行特別是歐洲中央銀行或保險公司的擔保,因此,希臘這些國家一出現支付危機,歐洲各大銀行都被重重拖累。投資者對歐元區的穩定產生懷疑,使葡萄牙、西班牙等類似國家也出現融資困難,于是其他歐洲國家的CDS也開始瘋漲。
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影響有三方面:一、外貿出口受到嚴重影響。歐洲是中國重要出口地區,歐洲經濟下滑會減少中國的出口。二、全球投資者的信心下降,影響中國債券/證券市場和銀行信貸。三、美國對歐元區貿易逆差增大,很可能會讓美國政治家加倍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并要求從美國進口商品。
在這場經濟戰爭中,希臘等歐洲國家錯誤地用“創新”金融產品來掩飾自己的財務漏洞,而高盛等投資機構則毫不留情地攻擊這些國家的軟肋而賺得盆滿缽滿,留下世界經濟滿目瘡痍。中國應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避免犯同樣錯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