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糾紛頻現,創業板公司當冷對“軟專利”
截至目前,創業板掛牌企業超過80家,但蘇州恒久(300060)等公司因涉及專利糾紛在掛牌前夜暫緩上市。創業板公司專利問題之所以受到各界關注,是因為有觀點質疑“軟專利”現象的存在。
所謂“軟專利”,是指個別公司為了在創業板上市,出現“技術不夠專利來湊”的現象。在保薦機構幫助下通過申請大量含金量不高的專利,將自己包裝成“高科技、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從而通過審核并高價發行。有觀點認為,“軟專利”的一個表現形式就是上市前突擊申請大量專利。為此,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了截至23日本月在創業板順利掛牌及過會的6家公司招股說明書或預披露信息,發現在上市前一兩年密集申請專利的現象確實存在。統計顯示,6家公司累計獲得專利技術56項,仍在專利權申請過程中的有45項。已披露信息顯示,在2008年申請的專利有26項,2009年申請的有40項,2010年申請的有3項。最近一兩年申請的專利占比高達65%。甚至有公司幾乎所有專利項目都集中在2008年和2009年申請。在此前掛牌的部分創業板公司中同樣存在類似情況。
不過,對上市前密集申請專利的現象要客觀分析。公司在某個時段大量申請專利,既與技術成熟周期、公司經營發展階段、行業整體狀況等因素有關,也是政府政策引導推動、企業專利意識不斷提高的結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此外,專利對于創業板公司的形象塑造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專利技術的擁有量和含金量,也是市場衡量公司價值時容易量化的指標。這種情況也會促使企業進入上市階段后將多項技術突擊申報成專利。
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極個別公司因包裝過度而大量產生的低含金量的“軟專利”甚至“偽專利”。如果是包裝后的“偽專利”,不僅可能產生虛構公司核心競爭力、引發知識產權糾紛等問題,還會埋下虛假評估、虛構資產等風險隱患。
正因為“軟專利”甚至“偽專利”存在的可能性,對于普遍具有輕資產特征的創業板公司而言,如果專利出現問題就不容輕視。蘇州恒久等公司在相關問題未有定論的情況下實施暫緩上市,充分表明監管部門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以及對問題嚴重性的清醒認識。同樣,在衡量創業板公司價值的時候,市場各方也應理性客觀看待其專利技術。
對投資者來說,在衡量創業板公司價值時不能唯專利論,應看重企業專利的含金量。企業的核心技術分為多種,不一定以專利形式體現。某些專利失效或出現問題,未必會對企業經營有實質性影響。一個企業擁有含金量高的專利固然重要,但企業是否擁有將其轉變為利潤的能力更加重要。
在創業板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上,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哪些專利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近幾年里是否曾出現或有可能出現侵權糾紛等潛在風險,企業都應翔實披露。此外,專利的狀態會實時變化,一些已無生產價值的專利企業甚至會主動放棄。如果專利已經失效且又出現在信息披露中,企業應如實告知狀況及說明原因。有的企業在上市前夕申報的專利數量達數十項之多,其申報后續狀況也應在今后的季報、半年報中持續披露,從而盡可能避免虛假申報的情況發生。
圍繞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監管部門需要加大懲戒力度,如最后查明公司及保薦機構存在虛假陳述專利技術的情況,應追溯責任并給予投資者相應賠償,以加大其違法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