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如何得到老板的青睞
在通過層層選拔后,7月,職業征程。可是,揣著名校的燙金文憑,并非意味著“心理畢業”,連年拿獎學金的“驕子”,未必能成為“職場達人”。根據以往情況,一些職場新人上班沒多久,就面露無奈表情。追究其原因,有些人會說:“我的上司怎么是這樣的呢? ”
一位人力資源總監說:“一個幸運的職業人要擁有三個必備條件: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一個呵護自己的家庭,還有支持、賞識自己的上司。 ”能有一位欣賞自己的上司,是個人的幸運,而學會與上司相處,創造雙贏互動,則是每位職場新人的“必修課”。
找到“核心價值觀”
對于職場新人來說,了解上司才能知進退,創造雙贏互動。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在《工作其實很簡單》一書中的“就業準備篇”中談到,職場新人要了解上司的核心價值觀。每個上司都有自己最在意的價值觀,這些信念構成了每個人的內在思想基礎,心理學稱之為“核心價值觀”,比如“守時、誠信”等。這些核心價值觀不容易妥協,也往往是最容易引爆情緒的原因。
小周大學畢業后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天天加班。盡管同事向他暗示,他們的上司“并不十分欣賞”加班行為,但小周仍固執地認為“慢工出細活”,加班還可以換取自我表現。一天,他的上司找他談話,上司的話很直接:“你不能在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還要靠加班來完成,這只能說明你效率低下。你加班的一水一電,可都是公司的開支。 ”
小周自以為表現敬業,卻與上司“重效率”的精神相違背,職場新人要多和同事們交談,并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找出上司的核心價值觀。職場新人還要試著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工作風格,比較一下自己和上司之間有哪些共性、哪些不同,并調整自己的工作態度來配合上司。當然,職場新人在了解上司的同時,也要讓上司真正地了解他:他的強項和弱項,只有當上司充分地了解他,才能給他機會,而他也能完成任務,而不是讓上司失望或是讓企業蒙受損失。
洞悉“眼神的反應”
一個會意的眼神,一次開誠布公的交談,能使職場新人與領導的關系獲得出乎意料的進展,反之,則可能使上下級關系陷入麻煩。小徐剛進公司時,有點“懼上”:當上司希望他說出自己的看法時,他總是十分緊張,說不出話。對此,上司鼓勵他能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見解。某日中午,小徐鼓足勇氣,走進上司的辦公室,和上司交流一個技術問題。上司起先還在聽,后來閉上了眼睛,而小徐依然在一邊滔滔不絕。其實,小徐的上司很不希望員工在午休時間打擾他。
有職業指導專家將小徐最初的行為,稱之為“新環境自卑”,職場新人由于害怕犯錯,工作缺乏主動性,建議年輕人在新環境中保持開放、融合的思想,同時要加強多角度、多場合的溝通。小徐的后一次舉動,明顯是職場經驗的缺乏。職場新人要試著洞察上司的情緒反應,選擇合適的溝通時機和溝通方式。
有人說,職場中人,如果能懂領導的眼神,也就了解了領導的一半。有心理學專家分析說,領導在說話時,從上到下打量你,表明他占據優勢地位,擁有支配的權力;領導友好、坦率地看著你,甚至還眨眨眼睛,表明他對你評價比較高或是想鼓勵你;領導用銳利的眼光盯著你,意味著他不相信你;領導閉上眼睛或者看別處不看著你,有兩種可能:他不想評價你,或是他感到疲憊或心煩。
能獲得好感的“共性”
張怡筠曾在一個高級經理人的訓練課上,請教過學員關于 “拍馬屁”的問題,結果80%的經理人舉手說,他們能輕易地分辨下屬是假意奉承,還是真心贊美。張怡筠提出一些與領導的相處技巧:首先要幫助領導成功,讓自己變得 “有價值”;試著與領導建立誠懇的溝通模式,發展適宜的公私關系,并注意公私之間的角色轉換。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張麒,在談到上下級關系時表示,一般來說,一位出色的領導,能正面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在上下級關系上,還有一個微妙的 “性格匹配”問題,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職場新人過于理想化,希望完全與領導 “合拍”,那是不可能的。職場人士在與人相處時,要懂得 “求同存異”。當然,能否獲得領導的好感,還是有些 “共性”可以把握:如積極進取、合作精神等。
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猛勁工作,極力表現,卻并未得到領導的賞識。張麒說,他在給大學生做職業輔導時,會重點提醒他們,初入職場,要謙虛好學,尊重前輩,這樣才會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為自己贏得機會。有些人急于表現,讓自己顯得很強勢、很張揚,其實,這種 “強勢”會給人造成壓力,從而產生防御心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