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打造千億產業集群
2020年7月4日,時尚深圳展開幕,做為贛州展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于都縣率企業連續三年亮相時尚深圳展,并帶來于都縣產業結構的最新產業報告。
近年來,于都縣把紡織服裝確立為首位產業,產業發展迅速,集群效益凸顯。2015年于都工業園區被江西省工信廳評為“江西省服裝服飾產業基地”,2017年于都紡織服裝產業被江西省工信廳評為“江西省重點工業產業集群”,2018年6月于都工業園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定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2019年3月于都縣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2019年4月于都縣被江西省工信廳評為江西省級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試點縣。
2019年,我縣紡織服裝企業2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4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8%;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452.78億元,同比增長10.6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9.53億元,同比增長5.97%;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1.99億元,同比增長18.13%,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6.01億元,同比增長17.74%。
產業定位“準”于都紡織服裝制造業歷來發達。據統計,該縣紡織服裝企業2200多家(戶),從事紡織服裝產業的人數超過30萬人,相當于每3個于都人就有1個人從事紡織服裝工作,崗位涵蓋了車位人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和高層管理人員,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于都縣專門聘請中國服裝行業協會專家團隊編制了《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科學精準定位產業發展思路,實施招商引資、平臺建設、幫扶企業“三輪驅動”,將于都紡織服裝產業打造成“20平方公里、20萬產業工人”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扶持政策“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5月20日蒞臨于都視察后決定,《國務院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期限延長至2030年,于都縣將繼續享有蘇區振興、對口支援、以及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等多重“國字號”政策,對鼓勵類產業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為壯大紡織服裝首位產業,于都縣專門出臺了《于都縣扶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和《關于全力推進人力資源向于都工業園區集聚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贛州市把紡織服裝產業列入市重點工業發展戰略,成立了由曾文明市長為組長的市紡織服裝產業推進小組,出臺了市級扶持政策,各級政策疊加優勢明顯。
發展平臺“實”于都縣堅持以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筑巢引鳳”。近三年投資30億元人民幣高標準建設了152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大力推進“智造基地、設計中心、展銷中心、檢測中心、物流中心、面輔料市場、服裝學校、總部大樓、人才公寓、水洗產業園”十大平臺建設。同時,圍繞產城融合一體化,完善園區道路、水電、綠化、亮化、休閑廣場、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把園區打造成“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和“省級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基地”。
服務質量“高”于都縣始終把優化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一環,設立了企業服務中心,構建了企業服務“綠色通道”,對每個與縣人民政府簽約的項目由一名縣領導、一個服務單位、一位服務干部組成的“店小二”服務隊提供“一站式”、“領辦制”全程服務,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生產經營、政策兌現等各類問題。同時,堅持開放合作,善于學習沿海發達地區先進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思維,傾心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營商環境。
產業競爭力“強”近年來,于都縣積極發展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建設“云平臺+設計師”工業設計中心,實現從低端加工貼牌的價值鏈到擁有自主品牌的高端價值鏈蛻變。深入實施“三品”戰略,鼓勵企業發展私人定制、網紅推廣、柔性智造等各種業態。同時,于都縣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突出把智能制造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把招大引強和全產業鏈發展統籌起來,以贏家時尚女裝全渠道智能定制生產線為代表,智能制造新模式落地生根、百花齊放,以江西脈動、江西翡儷文德等企業為代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零售在于都迅速風靡,以“工廠旅游”為代表的“工廠店、體驗店、觀光生產線”和紅色文化旅游相結合,紅色文化與服裝產業融合發展正在快速形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