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豐原集團生物基材料發展高層論壇:探討生物基材料的發展機遇與未來方向
9月3日下午,安徽豐原集團生物基材料發展高層論壇在蚌埠富力萬達嘉華酒店成功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長王偉、處長張文明、干部李海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趙向東,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干部張曙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外事辦主任袁紅萍,中國紡織聯合會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楊峻、特邀副會長詹靈芝,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市場部部長徐萬明、科技信息部部長鞏峰,蚌埠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誠,蚌埠市委常委、副市長胡啟望,蚌埠市政府秘書長吳道俊,蚌埠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傳鵬,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榮杰,中國國際咨詢工程有限公司副主任樂有華,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院長趙強,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恒天纖維集團總工程師王樂軍,中拉合作基金總裁嚴啟發,中鐵25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國,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產業部主任劉保強,以及來自龍福環能、濮陽玉潤、拓洋實業、中環環保、海南第六空間等豐原集團合作企業的相關代表,來自蚌埠市發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招商合作中心、商務外事局、固鎮縣政府的相關領導共同出席本次論壇。論壇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主持。
豐原集團
構建聚乳酸全產業鏈
生物基材料是以生物質或含有生物質來源單體為原料所制成的材料,生產過程綠色環保,且可降解、可循環,能夠有效減少石油資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新材料,對搶占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安徽豐原集團始終堅持發展生物產業,重點打造生物化工、生物醫藥、生物新材料產業,是行業的龍頭企業。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榮杰表示,20多年來,豐原集團大力發展生物化工、生物材料產業,目前已開發出行業領先的菌種技術、發酵技術、分離提取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聚乳酸材料的成本和性能問題,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以玉米等糧食作物或者秸稈纖維素為原料生產聚乳酸切片及聚乳酸下游纖維制品和聚酯產品的全產業鏈的企業。
就價格而言,約2噸玉米生產1噸聚乳酸,當玉米、薯類等淀粉原料價格為2000元/噸左右時,聚乳酸的成本可與40~50美元/桶石油對應的塑料和化纖競爭;約3噸秸稈生產1噸聚乳酸和0.6噸優質木質素,當工廠采購農民的玉米秸稈、麥草秸稈的價格為600~700元/噸左右時,聚乳酸的成本可與50~60美元/桶石油對應的塑料和化纖競爭。就性能而言,聚乳酸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完全降解,具有人體親合性和安全性、抑菌性、難燃性以及優異的加工性能等,可廣泛用于制作襯衣、內衣、運動休閑服飾、家紡及衛生材料制品等。
對于聚乳酸的下游應用情況,來自龍福環能、濮陽玉潤、海南第六空間等下游企業的相關代表進行了發言。其中,龍福環能與豐原集團合作,開發聚乳酸地毯等產品,并與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愉悅家紡等貿易、應用型企業緊密合作,做強做大聚乳酸的產業鏈;濮陽玉潤與豐原集團合作,使得聚乳酸纖維在服裝領域的應用有了長足進展,如開發了聚乳酸T恤、內衣、床品、襪子等制品,并將60%的聚乳酸纖維與40%的天絲制作的服裝作為豐原集團的工裝;海南第六空間已經將聚乳酸塑料袋投放市場,并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對聚乳酸材料進行了很好的推廣。
蚌埠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誠表示,加快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是蚌埠新時代騰飛的需要,目前,蚌埠市正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雙輪驅動,打造“雙千億”產業集群,建設世界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力打造“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在生物基材料方面,蚌埠市依托豐原集團,旨在打造國內最大的聚乳酸產業園,計劃用3~5年時間,推動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預計8~10年時間,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群達到5~6萬億元銷售規模。同時,蚌埠市開展“引領性”推廣,在全省率先出臺《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的實施意見》,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提出了4個階段工作目標,到2020年12月底前,實現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全替代,先于歐盟全面禁塑,打造生物基新材料推廣使用的“蚌埠樣板”。
對此,豐原集團積極響應蚌埠市政府打造“創新之城·材料之都”的號召,在2019-2020年,將投資約110億元,建設150萬噸/年乳酸、100萬噸/年聚乳酸、50萬噸/年片材及膜材等項目;在2021-2025年,將進行全球布局,打造千萬噸級聚乳酸及其加工產業,并帶動下游紡織服裝、家紡及工業塑料5~6萬億元產業集群發展。
高屋建瓴
共商聚乳酸產業發展大計
恒天纖維集團總工程師王樂軍在《中國生物基材料發展趨勢及展望》的報告中指出,目前,Lyocell、竹漿纖維、麻漿纖維;PTT纖維、聚乳酸 (PLA) 纖維、聚對苯二甲酸混二醇酯 (PDT) 纖維及蛋白復合纖維;殼聚糖纖維、海藻酸鹽纖維等生物基纖維已經基本實現產業化和規?;a。進而,他從聚乳酸原料、聚合及紡絲技術研究進展、聚乳酸差別化纖維技術研究進展、耐熱聚乳酸連續發泡及其片材制備技術、聚乳酸瓶片制備及回用技術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聚乳酸材料的發展現狀,并對比了實現銷售的聚乳酸纖維國內外主要企業及其技術路線,其中丙交酯開環聚合熔體直紡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成本低(約300元/噸),熔體質量好。對于未來的發展,他認為,要發展差別化纖維,不斷拓寬應用領域,逐步提升單線能力,持續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逐步形成產品評價體系和品牌運營體系,并從全產業鏈角度注重科技研發,掌控核心技術,盡快由要素驅動型增長轉換為創新驅動型增長。
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認為,聚乳酸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要通過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另一方面要以市場為導向,拓寬聚乳酸的應用領域,提升聚乳酸產品的附加值。
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從政策上解決痛點問題,包括聚乳酸產品評價體系的建立、標準的制定、碳排放以及社會責任的衡量等;二是生產設備的智能化升級;三是用終端需求拉動產業增長,要找準需求,精準對接。
中國國際咨詢工程有限公司副主任樂有華表示,在環保壓力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尋找可替代塑料基產品的材料尤為重要,而生物基聚乳酸材料則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替代品。豐原集團開發的生物基聚乳酸材料能夠在性能與成本上做到優勢,這對于聚乳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聚乳酸的下游推廣應用上,豐原集團也做了很多嘗試,未來希望借助于新的商業模式更好地向下游和消費者推廣環保、安全的聚乳酸產品。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表示,聚乳酸纖維是一種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生物基纖維。豐原集團通過打通從乳酸、聚乳酸到纖維、服裝的全產業鏈,對聚乳酸纖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開發秸稈纖維素作為聚乳酸的原材料,拓寬了聚乳酸的原料領域,進一步提升了聚乳酸纖維的競爭力。她還表示,發展聚乳酸產業要有耐心,做好精細化布局,考慮到技術、成本、質量、知識產權、品牌推廣等方方面面,以保持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聯合會企業管理協會特邀副會長詹靈芝表示,豐原集團依靠政府支持,依靠產學研結合,并充分結合市場需求,以品牌為支撐,不斷向紅豆、水星家紡等下游企業推廣產品,切實推動了聚乳酸纖維在服裝、家紡等領域的應用。但是,在紡紗速度、落棉回用、染色溫度等方面仍需技術攻關,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品牌推廣與人才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認為,聚乳酸是一種很好的生物基產品,在塑料、纖維方面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經過多年的研發,我國聚乳酸已經形成萬噸級的規模,聚乳酸長絲、短絲都有產業化,產品已進入市場,后道應用也正在進行。但是與化纖產品相比,聚乳酸的規?;?、產業化還不夠。此外,與聚酯纖維的高性價比和高市場接受度相比,聚乳酸纖維雖有優點,但耐溫性差、染色性差等缺點不容忽視,在技術、工程、裝備等方面還需系統的產業攻關,市場接受度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放量時,需要考慮其成本和市場接受度,可以先把目標放低一點,將基礎工作做扎實,待產品有需求、市場真正接受后,再向百萬噸的目標進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從環境、能源、生態安全三個角度闡述了發展生物基材料產業很有必要性,也很迫切,尤其是加快在某些領域的生物質資源的供給,對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要解決"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問題。他表示,今后,要更好地發揮政策協同作用,注重政策之間的關聯;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做好行業標準、專利保護等工作;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做好生物基材料推廣應用的引導;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指出,發展聚乳酸產業有三句話:“方向不用質疑,問題還有不少,但前景非??善凇薄K仡櫫诵轮袊闪?0年來紡織工業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談了三點重要感悟:一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突出,二是改革開放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占主導作用,三是一批優秀的企業企業家專心致志,不遺余力,專注于主業,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并結合聚乳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三點期望,一是企業要有信心,二是政府要全力支持,要加強政策引導,三是集聚多方力量和資源,共同推進產業發展,特別是在產業鏈合作的過程中,對終端產品的開發要做扎實,要經得起終端的考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