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李寧”營收首破百億,券商給予推薦評級
近日,李寧(02331-HK)憑借業績預告超預期,龍頭再提速,方正證券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方正證券發布對李寧的投資點評。點評中指出,公司營收進一步提速,非經常性損益增加。2019上半年公司營收預計同比增加30%以上,按此預測2019年二季度公司營收預計增長約35-40%。
因2019二季度分占聯營公司非經營性利潤大幅增加及其他非經營性特殊項目,公司形成的單季度投資收益有望超過2億元,去掉該筆投資收益后2019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長102%。
其中,盈利能力逐年提升,資產效率較高。控費、控成本有效,營業利潤率提升。自2014至2018年,公司經營開支比率下降11.23%至41.72%,同期營業成本率下降3.43%至51.85%,帶動同期經營利潤率提升14.66%至6.43%。
2014年公司同期經營利潤率提升10.19%,2015-2018年均提升1.49%,方正證券預計公司營業利潤未來兩年仍將持續提升。
凈資產收益率提升:2014至2018在權益乘數下降的背景下,公司盈利改善和周轉提速成為主因。
從低谷到復蘇,李寧的快速翻盤,見證了實力所在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李寧公司凈利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9億元增加不少于4.4億元,同比增長率超過160%。
雖說現在業績喜人,但也曾有過低谷的時候。
2008年,憑借奧運會的熱潮,助推著李寧的銷售持續增長。到2010年李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頂峰的9.7%,僅比耐克低5個百分點,公司營業額達到了驚人的97.78億元,直向百億俱樂部沖刺。
2011年,李寧將目標客戶鎖定90后,由于戰略局限,導致業績發生斷崖式下滑。2011年起,李寧連續虧損3年,虧損額超過30億元,市值一度蒸發約76%。
2012年李寧危機開始蔓延,一年關店1800余家,而2010-2013三年營收累計下滑30億元,曾經的奧運榮光不復存在。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2年至2014年,李寧公司的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三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19.8億元、3.9億元和7.8億元,累計超31億元。
2015年對于李寧來說是特殊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李寧實現了扭虧為盈。主要因為2015年公司銷售收益及毛利增加,以及開支比率下降所致。這主要有賴于李寧公司致力于提高店鋪的經營效率及盈利能力、加強與渠道合作伙伴的長期合作關系及電商業務的拓展。
也就是在2015年開始扭虧為盈后的第四年,李寧終于達成了自己9年前的“百億之約”。
2018年年報顯示,李寧營收較2017年增長18.4%,達到105.11億人民幣,凈利增長39%至7.15億,凈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提升1個百分點達到48.1%,較2017年的41.76億元上升21.0%至50.53億元。經營現金流增長44%至16.72億。
相比競品安踏,李寧還存在很多不足
近年來在產品方面,李寧的研發投入在本土四大運動品牌中排名持續墊底。而安踏的研發支出占比已經連續多年超過5%。
品牌層面,自李寧品牌創立之初,李寧就長期依賴于李寧本人形象、講求其冠軍形象,但是,新生代消費者對于李寧的認知其實是在逐漸減弱的。很少人還會為了冠軍形象而買單。
相較于李寧,安踏采取多品牌的戰略。在中國,安踏擁有經營權的國際品牌還有運動時尚品牌FILA、韓國戶外品牌Kolon、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冬季運動品牌Descente和童裝品牌Kingkow等。這其中FILA的營收占比接近全部的30%,收購優勢就此顯現。
為了滿足多元化發展策略,李寧優化渠道結構,提升渠道效率。集團繼續創新店鋪形象矩陣,主要布局在超大至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圈,吸引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李寧時尚店的總店數目達23家店鋪。
和李寧公司不同,安踏并沒有走“潮牌”路線,主要消費對象仍是國內中低端消費者。雖然安踏也在轉型,但與李寧國際時裝周設計來對比,遠沒有其驚艷,不過一份財務數據顯示了實力所在。
截止到2018年底,安踏擁有主品牌店鋪10057家;FILA1652家、Sprandi104家、Descente157家、Kolon181家。全年營收突破241億元的安踏,遠超李寧100多億。
當前,李寧相比安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李寧并沒有放棄
為了謀求品牌年輕化,在紐約時裝周引發的"國潮"之后,李寧也開始布局電競。2018年10月,李寧正式與EDG電子競技俱樂部達成合作,成為EDG《英雄聯盟》分部S8官方合作伙伴。今年年初,李寧母公司非凡中國也完成了對電子競技俱樂部Snake的收購。而今年2、3月,李寧先后成為電子競技俱樂部Newbee的官方贊助商,以及電競俱樂部QGhappy的官方合作伙伴。
對于未來,憑借專注的研發、持續的創新、扎實的產品,李寧一切皆有可能。
方正證券發布對李寧的投資點評。點評中指出,公司營收進一步提速,非經常性損益增加。2019上半年公司營收預計同比增加30%以上,按此預測2019年二季度公司營收預計增長約35-40%。
因2019二季度分占聯營公司非經營性利潤大幅增加及其他非經營性特殊項目,公司形成的單季度投資收益有望超過2億元,去掉該筆投資收益后2019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增長102%。
其中,盈利能力逐年提升,資產效率較高。控費、控成本有效,營業利潤率提升。自2014至2018年,公司經營開支比率下降11.23%至41.72%,同期營業成本率下降3.43%至51.85%,帶動同期經營利潤率提升14.66%至6.43%。
2014年公司同期經營利潤率提升10.19%,2015-2018年均提升1.49%,方正證券預計公司營業利潤未來兩年仍將持續提升。
凈資產收益率提升:2014至2018在權益乘數下降的背景下,公司盈利改善和周轉提速成為主因。
從低谷到復蘇,李寧的快速翻盤,見證了實力所在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李寧公司凈利潤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9億元增加不少于4.4億元,同比增長率超過160%。
雖說現在業績喜人,但也曾有過低谷的時候。
2008年,憑借奧運會的熱潮,助推著李寧的銷售持續增長。到2010年李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頂峰的9.7%,僅比耐克低5個百分點,公司營業額達到了驚人的97.78億元,直向百億俱樂部沖刺。
2011年,李寧將目標客戶鎖定90后,由于戰略局限,導致業績發生斷崖式下滑。2011年起,李寧連續虧損3年,虧損額超過30億元,市值一度蒸發約76%。
2012年李寧危機開始蔓延,一年關店1800余家,而2010-2013三年營收累計下滑30億元,曾經的奧運榮光不復存在。
從營收情況來看,2012年至2014年,李寧公司的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三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19.8億元、3.9億元和7.8億元,累計超31億元。
2015年對于李寧來說是特殊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李寧實現了扭虧為盈。主要因為2015年公司銷售收益及毛利增加,以及開支比率下降所致。這主要有賴于李寧公司致力于提高店鋪的經營效率及盈利能力、加強與渠道合作伙伴的長期合作關系及電商業務的拓展。
也就是在2015年開始扭虧為盈后的第四年,李寧終于達成了自己9年前的“百億之約”。
2018年年報顯示,李寧營收較2017年增長18.4%,達到105.11億人民幣,凈利增長39%至7.15億,凈利率從5.8%提升至6.8%。毛利率提升1個百分點達到48.1%,較2017年的41.76億元上升21.0%至50.53億元。經營現金流增長44%至16.72億。
相比競品安踏,李寧還存在很多不足
近年來在產品方面,李寧的研發投入在本土四大運動品牌中排名持續墊底。而安踏的研發支出占比已經連續多年超過5%。
品牌層面,自李寧品牌創立之初,李寧就長期依賴于李寧本人形象、講求其冠軍形象,但是,新生代消費者對于李寧的認知其實是在逐漸減弱的。很少人還會為了冠軍形象而買單。
相較于李寧,安踏采取多品牌的戰略。在中國,安踏擁有經營權的國際品牌還有運動時尚品牌FILA、韓國戶外品牌Kolon、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冬季運動品牌Descente和童裝品牌Kingkow等。這其中FILA的營收占比接近全部的30%,收購優勢就此顯現。
為了滿足多元化發展策略,李寧優化渠道結構,提升渠道效率。集團繼續創新店鋪形象矩陣,主要布局在超大至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圈,吸引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李寧時尚店的總店數目達23家店鋪。
和李寧公司不同,安踏并沒有走“潮牌”路線,主要消費對象仍是國內中低端消費者。雖然安踏也在轉型,但與李寧國際時裝周設計來對比,遠沒有其驚艷,不過一份財務數據顯示了實力所在。
截止到2018年底,安踏擁有主品牌店鋪10057家;FILA1652家、Sprandi104家、Descente157家、Kolon181家。全年營收突破241億元的安踏,遠超李寧100多億。
當前,李寧相比安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李寧并沒有放棄
為了謀求品牌年輕化,在紐約時裝周引發的"國潮"之后,李寧也開始布局電競。2018年10月,李寧正式與EDG電子競技俱樂部達成合作,成為EDG《英雄聯盟》分部S8官方合作伙伴。今年年初,李寧母公司非凡中國也完成了對電子競技俱樂部Snake的收購。而今年2、3月,李寧先后成為電子競技俱樂部Newbee的官方贊助商,以及電競俱樂部QGhappy的官方合作伙伴。
對于未來,憑借專注的研發、持續的創新、扎實的產品,李寧一切皆有可能。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