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跑”效應顯現:5月份外貿增速好于預期,對美出口環比增長20%
5月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國際貿易形勢驟緊。海關總署6月10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對外出口1.43萬億元,增長7.7%,超出預期,而進口1.16萬億元,下降2.5%,較上月10.3%的增速大幅回落。進出口出乎市場預料,也從側面佐證了當前不穩定因素的加劇。進入6月,隨著G20峰會的關鍵節點到來,中美關系依然是下階段外貿走向的勝負手。
從前5個月來看,我國對外出口總額共6.5萬億元,增長6.1%,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這表明了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有限,美方所受損失更大。
白明分析稱,我國對歐盟、東盟等地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長,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前5個月,我國對歐盟、東盟的出口增速分別達到14.2%和12.9%。
另一方面,多家市場分析機構點評稱,搶出口效應為出口帶來了正增長。分析機構指出,雖然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關稅稅率上升至25%,但執行日期已經推遲到了6月15日,再加上對潛在3000億美元征稅清單的擔憂,部分商品出現一定的搶跑。數據顯示,5月我國對美出口377億美元,環比增長20%,為年初以來最高。
從出口產品角度來看,也顯現了部分搶出口的跡象。其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服裝這三大類出口同比均出現反彈,對出口轉好拉動明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5月我國稀土出口3639.5噸,環比下降16%;1-5月稀土出口同比下降7.2%。
與出口市場回暖不同,5月進口增速出現明顯回落。以美元計,進口同比下降8.5%,遠超預期下降3.5%的幅度,并創下了2016年7月以來新低。
在白明看來,進口走弱一方面是受匯率影響,人民幣貶值后購買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從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內需市場依然偏弱,導致進口出現下滑。
光大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進口數據不及預期,部分是由于高基數、人民幣貶值,但也可能反映了在高關稅背景下,訂單和產業鏈轉移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
從總體看,5月進出口總值為2.59萬億元,增長2.9%。貿易順差2791.2億元,擴大89.8%。華泰宏觀李超團隊提醒稱,如果我國內需不振,從而限制進口增速,并且回落幅度快于出口增速,那么可能會導致“衰退式”順差。
對于未來外貿走勢,市場觀察機構認為,需要密切關注6月17日美國3000億美元商品清單聽證會和6月28日-29日在日本召開的G20峰會。白明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依然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