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品質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又到一年“中國品牌日”。自從國務院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之后,今年已經是第三個“中國品牌日”了。根據國家發改委透露的消息,今年“中國品牌日”國家發改委將聯合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在上海舉辦“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舉辦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設置自主品牌消費品體驗區,引導各地開展特色活動等。
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主題是“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國貨精品,感受品牌魅力”。目的是以“中國品牌日”活動為抓手,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凝聚品牌發展社會共識,增強品牌發展意識,傳播品牌發展理念,營造品牌發展氛圍,讓消費者親身感受高品質消費品魅力,增加自主品牌情感,提振國貨精品消費信心,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除了傳統的論壇、展覽等形式外,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最大的亮點是圍繞輕工、紡織、汽車、電子信息四大消費品領域,設置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汽車、食品等13個自主品牌消費品體驗區,采取實景打造、虛擬影像、文化演繹、名人互動、網紅直播、網購體驗等形式,布置近50個主題互動體驗場景,遴選近200家知名自主品牌企業參加,集中展現近年來我國消費品領域品牌發展成就。體驗區通過開展線上線下觀眾互動體驗活動,讓消費者親身感受國貨精品魅力。
通過消費者的切身體驗來增強消費者“愛上中國造”的信心,增加消費者消費精品國貨的決心,從而用高品質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應該說是“中國品牌日”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吻合了品牌的魅力與特點,更符合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新要求。我們知道,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品牌意味著市場份額甚至生存發展空間;對于國家和地區而言,品牌反映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品牌也是市場的產物,是市場競爭的選擇。真正的品牌是“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品牌既是市場競爭的武器,更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因此用市場的方式宣揚“中國品牌日”和傳播中國品牌,用中國品牌的高品質消費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既符合品牌的市場屬性,也符合市場消費的規律。
事實上,國產品牌高品質消費的魅力在國外市場已經有所表現。據媒體報道,在喬布斯時代,直到深夜依然有看不到盡頭的人流排在了蘋果商店門口,那是蘋果作為全球品牌在中國的巔峰時刻。如今,等待購買新機的排隊場景,正在紐約、巴黎的華為店門口發生。消費市場轉變的背后,既是中國品牌的魅力使然,更是高品質消費引領市場消費的特性。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我國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潛力更大。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改善消費環境,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由此可見,要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尤為關鍵,因為只有不斷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更好滿足終端消費需求,更好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品牌作為市場競爭的通行證,往往都是高品質的代表與象征,深受消費者信賴,也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最好的武器。
用高品質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揮“中國品牌”的作用。經過改革開放40余年的發展,中國制造在數量方面的優勢早已建立,但在品牌方面的建設卻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海淘的興起到眾多領域仍是國外品牌占據國內市場的主力(尤其是中高端市場的主力),中國品牌要想更好地發揮高品質消費對市場的引領與促進作用,還需要更多地在品質上下功夫,畢竟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品在牌前,意味著首先得有“品”,這里的“品”可以理解為兩個層面,其一是有“產品”(包含服務);其二是有“品質”,也就是質量。只有以高質量的產品作為品牌的生命線,品牌才會有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的生命力。只有更多的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才能更好地用高品質消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