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美元!日本某企業計劃在越南投資建紗線工廠
日前,日本Toray Industries集團高級副總裁Mitsuo Ohya先生向越南工商部陳俊英部長表達了他希望在越南南定省修建紗線工廠的愿望。
Toray集團是日本大型紡織集團之一,目前在全球26個國家開展業務活動,其2017年收入達200億美元。最近,該集團高級副總裁Mitsuo Ohya先生與越南工商部陳俊英部長進行了會晤。
此次會見中,Mitsuo Ohya先生介紹了集團的發展概況,同時他表示希望在越南南定省修建一家規模約200億日元(約合1.844億美元)的紗線工廠。
這將是在越南第一家生產標準紗線,使用最先進技術并提出了在越南長期投資計劃的工廠。
陳俊英部長表示在越南和日本的戰略合作取得諸多成果的時候,Mitsuo Ohya先生的訪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一方面,在2018年年底正式生效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為越南的紡織服裝業創造了巨大的機遇,包括在越南紡織業經營的外國企業。
此外,部長還表示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修建紡織廠集中工業園區,以促進紡織服裝業進一步發展以及加強環境保護。據悉,CPTPP將創造覆蓋5億人,GDP總和超過13.5萬億美元,占全球GDP13%的龐大市場。CPTPP逐步取消98%的農業和工業產品關稅,放寬投資法規并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
部長還肯定了在外國投資商在越南投資修建的各紡織工廠中,Toray集團將是為越南紡織工業形象做出最大貢獻的工廠之一,其通過提高能力提供符合CPTPP和各其他自由貿易協定(FTA)中生產規定要求的原材料。
不過各位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越南是東南亞投資熱點,但仍需要注意控制投資風險,謹慎選舍。
拓展閱讀: 下一個中國,到底是印度還是越南?
印度語越南人均GDP雖然很接近,但體現在城市風貌上的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應該在10年以上。對于制造業而言,越南比印度更易達到預期產出。
2017年,印度屬于大熱之年,經歷過轟轟烈烈的2016年11月廢鈔運動之后,又在201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GST稅改,旨在簡化稅制,推動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降低跨邦運輸的成本。幾乎所有媒體都將印度總理莫迪稱之為印度的鄧小平,廢鈔與GST稅改意味著印度的改革開放正式拉開序幕,預期印度也將復制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快速增長期。
而越南熱的興起,則更多是由于中越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異,以及2018年突然興起的中美貿易戰,不少企業開始考慮用產能搬遷的方式來規避關稅的提升以及近幾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當然,勞動力價差的確存在,導致人力密集型加工業近幾年在加速轉移,參考下法定最低工資要求,越南的薪酬水平還是有顯著優勢。
從人口金字塔來看,印度是最為完美的三角形,截至2015年,中印越全國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7歲、30.4歲、26.7歲;
但從有效的勞動力素質對應的潛在勞動效率來看,越南可能更接近中國,比較直觀的理由主要是兩點:基礎教育水平與男女平等程度。
2017年去過印度之后,令人意識到對于中國自身強大的競爭優勢,尤其是要感謝政府制定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和解放后的男女平等國策,這直接導致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有充足的經過中等教育的有效勞動力,以及大學普及率提升之后所帶來的“工程師紅利”。
此外,越南的官方語言是越南語。目前英語為必修第一外語,俄羅斯語和中文等4個外國語被列為第二外語。越南教育部2016年提出外國語教學提案,2020年擬將俄羅斯語和中文納入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成為第一外語。從這一點上,中國企業搬遷至越南,從語言溝通與文化管理上也將更有優勢。中國企業在招工時會更偏好招收中文學校畢業的越南當地人,方便交流和管理。此外,越南文化本身也與華人文化更為接近,我們認為文化相近有助于在管理輸出與企業文化營造方面復制國內工廠的生產效率。
另一個佐證有效勞動力的數據角度就是女性勞動參與率,印度顯著低于中越兩國。據我們調研反饋,印度婦女,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大學畢業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也通常會選擇在婚后生育子女之后當全職媽媽,盡管沒有法律規定,但約定的社會風俗如此。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的確能感受到,在最能感受到勞動力人口的餐飲與零售等服務型行業,較少看到印度婦女,而越南的女性的比例與中國街頭極為類似。
此外,越南人民整體對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程度,高于大部分東南亞地區,也顯著高于印度。且在社會文化中,多勞多得的思想觀念較為普遍,越南工廠工人的加班意愿接近于國內工人,也愿意提升工作效率以獲得更高的薪酬。
勞動力綜合素質方面,越南目前可以說是完敗印度,但仍有一些因素需要在建廠時考慮。例如,在印度建立工廠只需考慮印度內銷市場是否能支撐產能,但越南市場則必須綜合考慮內銷與出口需求之后再考慮建廠投產。
并且由于目前越南的制造業縱深不足,產業配套能力仍有受限。越南政府規定,在越自制比例需要達到40%以上才可以頒發產地證明。就家電行業而言,五金件、鈑金、注塑件和包裝件等在越南當地已能完成自制,電機、電控類產品還很缺乏,還需要上游配套企業的搬遷,因此諸如家電控制件類的產品還需要在國內購買。此外,由于越南本身不是資源產出國,因此大部分原材料需要國內統一采購(更有利于降低綜合成本),例如家電上游配套的銅管廠在越南這邊有廠,但還需要從國內進口銅,等越南實現拉管工藝之后再做配套。
總結:綜合勞動力供給的數量與質量,從中期角度來看,越南是比印度更為合適的轉嫁制造產能目的地,且生產效率也更高。短期受制于產業配套能力,制造產能搬遷仍有限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