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本土品牌無力競爭 現在中國運動品牌要彌補當年遺憾
如今的安踏,已經是中國奧委會以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官方贊助商,代表中國運動品牌走向奧運和世界。
但10年前,那一次家門口的盛會,2008年8月8日揭幕的北京夏季奧運會上,本土品牌集體缺席依然是一個遺憾。
北京奧運會10周年之際,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回憶道:“當時,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整體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國內品牌的號召力和競爭力剛剛起步,和國外兩大競爭品牌的差距比較大。”
那一年,阿迪達斯獲得北京奧運會的贊助資格,成為唯一的運動品牌贊助商。德國品牌為所有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提供運動裝備,總數量超過140萬件,并且為3000多位運動員、214個體育協會和16個國家奧委會提供各種裝備,其中包括中國代表團,以此全面狙擊本土競品。
對于中國品牌的缺位,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曾感慨,“2008年在北京舉行奧運會,我也擔任火炬手,但那時候中國國家代表隊穿的比賽服裝還不是中國的品牌。那時的安踏還沒有能力與奧運合作,很遺憾,錯過了北京奧運?!?/p>
當時,國際大牌在國內主流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較大,本土品牌無力參與競爭,不得不將大好機會拱手讓人。
“我記得有一家國內品牌參與2008年奧運會的規劃和競標,但最終因為實力的原因失敗了。10年前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們在主場,但由于國內品牌當時的實力和能力不足,所以未能夠參與到奧運的進程之中。2008年,還是國外品牌占得了先機,”鄭捷說道。
實際上,鄭捷口中的北京奧運競標品牌是李寧。
10年前,國內體育用品公司的老大哥還是李寧。尤其在那場聲勢浩大的鳥巢開幕式上,李寧吊著威亞騰空點火的場景至今還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得以挑戰阿迪達斯的贊助商地位。隨后,2009年,李寧以83.87億元的業績超越阿迪達斯在華的銷售額,成為國產品牌的一大標桿。
不過,近10年,國內運動用品市場經歷了跌宕時期。
北京奧運會后,由于高估市場的消費能力,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發生庫存危機,四大品牌集體出現業績滑坡。其中,李寧成為受沖擊最大的公司之一,產品庫存積壓嚴重,2012年曾大量裁員關店。
另一重要因素是,為了加快開拓國際市場,李寧在2009年公布一份超歐趕美的時間表——五年內超越國內份額第一名的耐克,2018年海外營收占比要達到20%,進入世界市場排名前五位,成為全球性品牌。
創始人李寧對此反思,當年的擴張戰略難辭其咎,導致公司的精力和資源未能集中放在本土市場,此后不得不放棄出擊海外市場。
本土遇險和盲目出海的雙重打擊下,從2011年開始,李寧出現2004年以來的首次業績下滑,凈利潤從11億元大幅下降至3.86億元,直至2015年才開始扭虧為盈。
北京奧運會后,這場庫存危機倒逼行業由批發模式向零售模式轉型。雖然安踏同樣受到影響,但由于最快完成轉型成功,競爭優勢顯現。正是在李寧業績下滑的階段,安踏趁機上演彎道超車,成功擠掉頭牌李寧,成為中國第一運動品牌。
2011年,安踏營收超越李寧。
2007年,安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0年后,2017年,這家本土頭號品牌在港股上市10周年取得出色成績,市值增長近六倍,集團年度收益增長近四倍。
近兩年,曾連年虧損的李寧亦有明顯改善。不過,李寧畢竟是老牌,在國內聯賽、大學生賽事方面根基深厚,包括國家乒乓球隊、羽毛球隊都是由李寧作為官方鞋服贊助商,同時,他們在籃球這一重要細分,也是國內試水簽約加內特、韋德等NBA頂級球星的品牌。
相較之下,同樣作為本土運動大牌,361°和特步在2008年后的業績增長則有些平淡。尤其在2013年后,361°、特步與前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直至近兩年營收才基本恢復到庫存危機前的水平。
實際上,361°亦熱衷于大賽營銷,但在國際大牌和安踏拿下主要賽事之后,361°目前贊助亞運會以及部分國家的體育代表團。
此外,近兩年361°將眼光放到國際市場,尤其是過往國內外運動品牌不太看重的東南亞、南美和非洲市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包括希臘在內的多支代表團身著361°出場服裝,獲得不少好評和熱議。而更貼近年輕人的他們,在電競賽事方面有所涉獵,是國內運動品牌在這方面的試水者。
特步方面的賽事資源則集中在國內,此前,他們連續三屆贊助全運會,同時也贊助了幾支地方代表團。
最新的2017財年業績顯示,安踏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66.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凈利潤同比增長29.4%至30.9億元。相較之下,其它國內領先品牌,李寧、361°和特步的全年營收分別為88.74億元、51.58億元和51.13億元,安踏的優勢明顯。
本土四大運動品牌,均在港股上市。目前,安踏的總市值已經超過千億港元,超過李寧、特步和361°市值總和的三倍,僅次于國際巨頭耐克和阿迪達斯,位列全球運動品牌行業第三。
談及北京奧運會對安踏和國內體育行業的影響時,鄭捷認為,“奧運會加強了群眾對于運動的理解,再加上過去十年之中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參與運動,把運動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對產品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助推器?!?/p>
過去10年,安踏不僅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官方合作伙伴,并贊助25支專業國家隊,其中包括冬季管理中心,水上、拳擊和體操等隊伍,為這些國家隊提供場上運動裝備和場下生活服飾。
鄭捷提到,贊助國家隊雖然是一個好機會,但同時迎來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們要為最高水平的運動員,提供最具專業水準和創新的產品,讓他們在自己的運動項目中創造最好的成績。”
10年前錯過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品牌不希望繼續缺席2022年北京冬奧會。
從2009年起,安踏成為中國奧委會的官方合作伙伴,過去8年,雙方歷經倫敦和里約兩個奧運周期。2017年9月,安踏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組委會簽約,成為官方服裝合作伙伴,躋身北京冬奧會最高級別的贊助層級,成為首個贊助本土奧運賽事的中國運動品牌。
這一次,北京冬奧組委把中國奧委會長達7年半(2017年-2024年)的市場開發權益一次性賣出。這意味著營銷期將橫跨兩個奧運周期,涵蓋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及2024年巴黎奧運會。
“在這個舞臺之中,安踏成為中國隊和奧運會的主要成員,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點對于安踏整體的美譽度來說有很大的提升,”鄭捷認為奧運贊助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品牌形象。
今年2月的平昌冬奧會,從贊助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領獎和比賽裝備,到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身穿安踏羽絨服進行開幕致辭,安踏品牌標志獲得高調曝光。
“奧運即時營銷是要通過話題人物和事件與消費者產生關聯,是要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大國品牌的態度,”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如此評價安踏收獲的國際影響力。
2022年,北京即將成為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展望四年后的北京冬奧會時,安踏認為這次契機有著里程碑意義,彌補2008年遺憾的絕佳機會。
“未來三年半,安踏很有信心,能夠做好北京奧組委、中國體育代表團以及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合作伙伴的角色,”鄭捷為2022年冬奧會制定的計劃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投入最大資源,以整合性戰略來推動奧運營銷,二是加大產品研發的投入,提供高品質的官方裝備。
為了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過去5年,安踏產品研發活動成本占據總銷售額的比例逐年上升的趨勢,2017年的達到5.7%,為國內行業第一。與此同時,安踏在美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成立三大設計中心,整合全球的設計資源。
至于2002年北京冬奧會的品牌目標,鄭捷的回應有些謹慎,“希望安踏能夠通過這三年半的宣傳活動,成為消費者心中真正家喻戶曉的品牌,是他們心中摯愛的品牌?!?/p>
留下遺憾的北京奧運會已經遠去,在經歷10年沉浮之后,在本土市場,中國品牌與國際大牌同場競技的時刻正在到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