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了未來10年的數字化方向服裝人的蛻變過程
“作為一個擁有權力和財富的偉人,狄奧尼修斯實在幸運。”
公元前四世紀的意大利,有一個叫做達摩克利斯的朝臣,非常喜歡這般奉承當時的國王。
終于,他得到了與國王交換身份的機會。晚宴上,觥籌交錯,歌舞升平,達摩克利斯沉浸其中。
“這是什么!”當他抬頭,看見一根馬鬃懸掛著的利劍,搖搖欲墜,頓時興致全無。
他再也不想得到這樣的“幸運”。
從此,這炳達摩克利斯之劍,便被用來象征危機降臨前的惶恐與不安。
現如今,它出現在20萬外貿人的頭頂。
我快破產了
“外貿太難了”。這句網絡流行語,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
2020年的開端,史上最長春節假期,外貿人放的一點也不安穩。
“在我的老家,每到春天雨水多的時候,都會發生山體滑坡。在雨水的沖刷下,山好像被劈開了一樣,泥土嘩啦啦地往下落,把道路都給擋住了。”
在廣州某外貿公司老板的記憶里,那是山崩,是一場災難。
沒想到,2020年他再次見證了一場“山崩”。讓大山崩塌的,不是雨水,而是新冠肺炎。
“先是十二,再是十六。”廠里原先定的年后初八的返工時間卻被一拖再拖。
“看著車間里堆積如山的布料,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做外貿十多年來,面對或大或小的災難性行業變故,他都挺過來了。但這一次,下好的訂單全部被取消,他聞所未聞。
無獨有偶,行業集體進入冰凍期,哀鴻遍野。
在外貿企業的研究調查中,59%企業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其中14%外貿企業的現金流已經無法維持正常運轉,預計在第三季度,將迎來一波外貿企業倒閉潮。
“與往年同期相比,產品需求非常疲弱。”東莞宏晉CEO盧斌表示,公司主營的包裝產品類訂單在上半年急劇下滑。
很快,歐美成為了新的疫情重災區,也增加了我國外貿進出口及全球產業鏈的不穩定性,外貿企業面臨供應鏈和需求萎縮的雙重沖擊。
疫情的破壞和攻擊是無差別的,空前的連鎖效應逐漸蔓延,何來幸免的僥幸?
“運到海上的訂單,說不要就不要。”寧波天虹文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敏賢欲哭無淚。
“每個市場的狀況也不盡相同。”一位從事旅游產品的銷售的外貿企業主表示,目前歐洲的部分零售商已計劃下單,但是北美市場不容樂觀。
“對由此造成的困境,我們就要反復思考,下次若是碰到類似的情況如何破局。”現在,企業主們已習慣跟客戶確認能否收貨,并提前打好招呼,避免出現錢貨兩空的局面。
2020年,如果說全行業正陷于一場空前的大蕭條,外貿則正經受“毒打”,能夠“撐住”的僅是寥寥。
20萬外貿人,何去何從?
各出奇招
撞了南墻要回頭。
有的失血過多,急需消化庫存;有的外銷銳減,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方式;有的則是追求附加值的主動選擇......
放眼望去,外貿人都在奔忙著,尋找一個歸宿。
口罩萬能?
老六是廣東中山一家生產背包的外貿工廠老板,早在2月初,眼見外貿形勢不佳,老六就開始張羅搭建生產線。
“我們把兩個車間改裝成無塵車間,代工一次性醫用口罩,20多個員工三班倒,每天產量超過20萬個,生產完成后全部出口。”另一家外貿公司也坦言,現在承接防疫用品訂單,可以給公司補充一些新收入。
“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需求井噴,說明我國外貿企業市場敏感度高、適應性強。與此同時,卻也要認識到,防疫物資抬高的出口增長是不能持續的。”
盧斌指出,防疫物資畢竟只是短期的特殊的市場需求,“一窩蜂”勢必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雪上加霜的是,4月13日,因產品質量問題,中國商務部叫停了兩家防疫用品企業的出口。
為了盡快生產口罩,前前后后花了大概有600多萬的老六,最后總算把口罩給搞出來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要收回成本,最少也要小半年。
當然,老六的“口罩生意”也泡了湯。
從B到C
據統計,為了“生存”,已經有19%企業選擇主動嘗試跨境電商,升級業務模式。
前身是外貿代工大廠的SaengQ,在全球供應鏈的完善及疫情催發下,開始擁抱跨境電商,借由Shopee平臺進入東南亞市場,開店僅30天,憑銷量數據及高店鋪評分成為Shopee優選賣家。
潮汕揭陽女裝、家居服飾產業帶也是當前轉型跨境電商的一個典型案例。
“這是一種新潮流,新思路,也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說白了,這是國家給予跨境電商更加快速通關出口的橋梁。”某外貿企業主認為,業務模式的本質上并沒有改變,可以理解為是類似“大天貓”“大淘寶”的新外貿。
目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成為創新創業新高地,各綜試區設立“創客小鎮”“眾創空間”等各類孵化基地、平臺共37個,2019年新增跨境電商企業超6000家。
不過對于外貿企業而言,跨境電商實際上也是一個陌生的物種。
管敏賢就有過一次試錯的經驗,“轉型伊始因為對運營模式的不熟悉,天虹在供應鏈管理、物流運輸、品牌營銷、數據解析等環節處處碰壁。”
偃旗息鼓,成為絕大多數勇者的結局。
從外到內
當全網都在說外貿轉內銷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么?
根據中國貿促會調研700家外貿企業顯示,近半數企業轉內銷意愿強烈。
“由外銷轉內銷是備選項,也是一項新課題。”福州市進出口商會會長孔思軍說。
對外貿人來說,“轉內銷”并不是新風潮。每當金融危機或是外部市場惡化,總要面對一次內銷市場的討論。
“一家純外銷型企業轉內銷,如果沒有內貿經驗、缺乏內銷渠道,突然做出口轉內銷還是很難的。”
福州宏冠智圣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平認為,內銷更適合那些訂單被取消,滯留大量庫存以及本來就做2C端,跨境零售的企業。
“短期難以建立穩定渠道,又要保持足夠大的訂單體量。”據做服裝生意的外貿主楊瀟介紹,像自己這種突然“闖進”國內市場的,很難找到穩定客戶。
另一個突出的短板在于,工廠接外貿訂單久了,“閉眼生產”也讓楊瀟缺乏對國內市場的設計能力。
“要轉內銷,需要對國內市場有足夠多的理解和研究。”
烏市圣淳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雁閣也表示,內銷目前主要還是以批發商或者電商為主,但由于缺乏品牌、人才與配套等,這些檔口的資源很難接觸,盲目進入必將血本無歸。
“內銷和外銷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相當程度上的不同,不是想轉就能轉的。”
往反方向看去,那些受挫人的哭聲,遠比成功者的歡呼,響亮得多。
我是“李佳琪”
內銷首先需要通暢并且“有量”的渠道。
根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出口轉內銷的實施意見》,下半年將舉辦全國性促消費活動,利用步行街、重點商圈,拓寬適銷對路的出口產品內銷渠道,幫助外貿企業進一步對接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企業。
不少城市還設立專項資金大力扶持直播電商等新業態。例如有著“世界工廠”的東莞,針對海外需求萎縮的情況,搭建企業直播電商平臺,通過網紅帶貨,加速形成本地化的莞貨內銷集群。
“與國內的網紅主播合作,通過直播帶貨分銷商品。”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業務占到80%,訂單大幅下降,3月份開始依托電商渠道轉內銷,僅一場營銷內購會,6款刀具銷售額就破了20萬元。
“通過直播探廠和產品介紹,客戶的反饋相當不錯,平臺的數據與轉化有明顯的效果。”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做了兩場直播后,盧斌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效。
盧斌表示,疫情期間,直播很好地解決了客戶無法象以往實地考察工廠,了解工廠生產流程,了解產品特性等需求,增強了客戶的信任與訂單的轉化。
“國內的外貿企業主對于直播行業來說應該不是生疏的,但涉及到外銷,展望到全球,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是一個、十個李佳琪能夠解決的。”
寧波的某外貿老板強調,做好直播的前提,是要依當地的文化,習俗,消費方式做一個深入研究對癥下藥。
“雖然現在的網紅直播方式很火,但往往越熱鬧越有貓膩,如果不冷靜評估清楚就急急忙上馬,很可能就成為新一茬韭菜被割了。”
如果金融“跨個境”
外貿圈里的任何一家企業都唱不好一出“獨角戲”。
***成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貨幣,A股被納入MSCI指數,25家境外***清算銀行,與36國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近年來,我國在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方面進展喜人。
然而,一旦涉及大量企業間實時交易、跨境貿易清結算等超越空間、更高量級的金融服務,仍捉襟見肘。
“中長期來看,跨境支付本身有很厚的一層價值。”XTransfer創始人兼CEO鄧國標判斷,B2B的市場規模是B2C市場規模的幾十倍。而跨境支付本身仍然存在巨大的痛點,遇到的挑戰需要從業企業5~10年的努力。
“過去,境外銀行開戶因其調撥資金靈活等優勢成為外貿人收款的好的選擇。現如今,境外銀行賬戶開立的門檻越來越高,埋怨賬戶被關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最可怕的是,這陣關停潮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大勢所趨’。”鄧國標指出,傳統銀行基于反洗錢風控成本與業務收益的綜合考量,難以向中小企業提供很好的跨境金融服務。
據了解,XTransfer在2018年正式推出外貿收款賬戶,合作方包括星展銀行、花旗銀行和渣打銀行等,至今已服務超過70000家外貿中小企業。
“反洗錢也是一項必要的工作。”
自2012年起,美、英、德等多個國家接連爆出銀行洗錢被罰案,給全世界的金融機構敲響了警鐘,對境外銀行賬戶的審查也會隨著整體合規要求的提高而加劇。
鄧國標強調,XTransfer未來將打入日本,以及韓國、印度、越南等貨幣管制國家,解決當地端對端貨幣申報問題,并開展適應于本土的反洗錢工作。
自信,自省
熬過這場倒春寒。
眼下,在推動中美乃至“中國制造”與整個外部市場“脫鉤”的喧囂聲中,中國的外貿行業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8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表明,7月進出口同比增長6.5%,其中出口增長10.4%,連續4個月實現了正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外貿的情況總體上好于預期。”
“中國率先經歷了疫情的變化,所以各國人民接下來需要什么,其實沒有人比中國更清楚。”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李魁文也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
表面上看形勢有所回暖,但數據的變化永遠滯后于現實發展。
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不確定性或許才是惟一確定的。
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將下降13%至32%,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下降20%;也有研究指出,當前民營企業出口增長中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在之前的訂單回補和存貨消化上。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亦表示,現在世界疫情的高點還沒有顯現,經濟還沒有觸底,全球貿易改善的基礎還不存在。
“還要警惕美對華科技和金融的遏制。”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判斷,美國對中國特定行業、重點企業和關鍵個人進行 “精準金融封鎖”是大概率事件。
“舊外貿是沒有機會的,新外貿才有機會。”
正如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所說,疫情催生了未來10年的數字化方向。
對外貿企業而言,還遠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那些最聰明的外貿老板,看似韜光養晦,實則伺機在動。
結語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回想起來,我的人生中,轉折點并不多。
那個決定輟學的午后,那趟開往廣州的大巴,那個帶我踏進外貿行業的老鄉,以及這場新冠肺炎……
不平凡的2020年,沒有讓外貿人認命。
是的,這一回,我的外貿老板沒有跑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