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絕美中國色,都在紫禁城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宋·范仲淹《蘇幕遮》隨著秋的來臨,葉子黃了,橘子紅了,天空藍了,江岸白了……領悟秋天的美,往往從色彩開始;而領悟色彩的美,離不開紫禁城。有人說:“最美的中國色,都在紫禁城”。什么是中國色?早在春秋時便定下“青、赤、黃、白、黑為五方正色。”這五色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宋·范仲淹《蘇幕遮》
隨著秋的來臨,
葉子黃了,橘子紅了,
天空藍了,江岸白了……
領悟秋天的美,
往往從色彩開始;
而領悟色彩的美,
離不開紫禁城。
有人說:“最美的中國色,
都在紫禁城”。
什么是中國色?
早在春秋時便定下
“青、赤、黃、白、黑為五方正色。”
這五色是中國文化的色彩智慧,
是最純正、最尊貴的顏色,
能夠真正傳遞東方美學。
而這些中國最美的基本色,
都可以在故宮里找到影子。
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
極天衰草暮云平。
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
紅墻隔霧未分明。
依依殘照,獨擁最高層。
—— 王國維《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
朱紅,
介乎紅色與橙色之間,
象征富貴,
一門一窗一宮墻,
它是時光里的美人,
典雅華貴。
和紅墻、朱門相呼應的,
是明朝永樂年間的紅釉,
它是故宮的珍藏之一,
紅得耀眼,美得奪目。
紅釉工藝在明朝之后便失傳,
因此現存的都是珍品,
象征著那個時代的輝煌。
正值秋天,御花園的菊花即將盛開。
朵朵紅菊嬌艷華貴,大氣飽滿,
流淌著與生俱來的端莊和內斂,
只一瞬,便醉了人的眼。
穿紅色旗袍的女子,
身披故宮色而來,
曼妙婀娜的身姿下,
是流傳了千年的驚艷。
昔獻長楊賦,天開云雨歡。
當時待詔承明里,皆道揚雄才可觀。
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鞍。
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
——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易經》道:“天玄地黃”。
孔子說:“黃帝配土,
以土德王于天下,色尚黃。”
黃色象征著君權,
明黃更是帝王御用之色,
如太陽般耀目,獨尊不可逾越。
在過去,黃色是紫禁城獨有的流行色。
從擺放在宮殿里的盤子、花瓶,
到皇家隨身穿著的龍袍鳳衣,
都是明亮的黃色系。
如今,黃色不再是某些人的專屬,
還可在陰郁的時候,
給人營造一份明媚的心情。
深秋,紫禁城的銀杏黃了,
故宮仿佛籠罩在金燦燦的陽光之中,
給那個寒冷肅殺的時節,
帶來些許溫暖的慰藉和希望。
不知今年的銀杏什么時候變黃?
身穿黃色服裝的女子,
亦是一道高貴明媚的風景。
秦觀筆下的美人即是如此: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
揉藍衫子杏黃裙。”
淡黃斜日留汀草。檐低半露遙岑小。
病眼不禁愁。闌干無數秋。雁聲何處落。
舊夢還驚覺。風重葛衣單。深山吹笛寒。
——曾原一《菩薩蠻·淡黃斜日留汀草》
牙色,是淡淡的黃。
它沒有黃色那么絢爛,
也不似白色那般空靈,
它帶著一抹溫潤,一絲朦朧,
文藝雅致,如詩如玉。
它是故宮歲月沉淀的見證。
或許本來它并不存在于這里,
只是經過幾百年的風霜,
部分皎潔的漢白玉欄桿
和畫卷的宣紙慢慢泛黃,
漸趨于傳統的牙色。
正是這種歲月的色彩令人著迷。
它仿佛被賦予了某種溫度和記憶,
給紫禁城加了一層懷舊的濾鏡。
走進紫禁城,看著這泛黃的風景,
內心也會變得從容沉靜。
牙色的紗裙優雅飄逸,
宛如置身縹緲的黃昏,
在余暉中感受溫柔的暖。
設計婉約端莊,
流露出大家閨秀的典雅氣韻。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水滿則溢”,
東方文化講求留白,
古代的白,
象征著起點,神圣高貴。
似人們拋去世俗欲望后的
返璞心愿。
紫禁城每年冬天的雪,
總是白得潔凈,白得深入人心。
仿佛洗凈了百年的滄桑,
還給我們一個玉砌的京城。
而在冬雪過后的春季,
又滋養出瑩潔的玉蘭和梨花,
一陣陣風吹過,
梨花雨,落紛紛,好似仙境。
除了自然美景,
故宮里還有一抹珍貴的白,
是跟青比肩的白釉瓷器。
“月色和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樣的絕色,是故宮的德化白瓷。
在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白裙女神。
她或亭立于水之濱,
或徘徊于風之間,
高潔的白,飄逸的裙擺,
仙氣繚繞,詩意繾綣。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
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李煜《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青綠沒有嬌艷的色彩,
但足夠厚重、有內涵。
它就像林間的老竹,
沉穩地襯托著故宮的紅。
紅綠之間,看見東方的優雅浪漫。
《說文》里記:“青,東方色也”,
青,也是象物生時之色。
寓意著草木初生,萬物成長。
故宮的青綠,
都在屋檐彩畫,頂上藻井中。
即使時光侵蝕,
故宮很多飛檐上的青綠雕飾
也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在匠人的修補下,綻放出蒼翠的色彩。
初秋時節,樹木依舊蔥蘢,
與屋檐上的青綠交相輝映,靈動而美好。
一襲青綠色的連衣裙,
既有古典的悠悠意境,
又不乏當代的清雅舒適,
加上精致的中國紋腰帶,
時尚簡約,曼妙多姿。
殘花細雨半鉤簾,過雨溪山總翠藍。
禁火人家春寂寞,鶯啼應未到村南。
——張宇初《三月一日寒食》
翠藍的藍,攝人心魄。
它來自故宮珍藏的點翠工藝品。
此工藝取翠鳥之羽,極為復雜,
先以金銀片制成底托,
再用金銀線勾勒出圖案紋樣,
然后精心粘貼翠鳥羽毛。
手挽青絲,簪花添俏,
凝刻光陰,獨具匠心。
一抹醉人的羽藍,
驚艷了年華……
因為對翠鳥造成了傷害,
最傳統的點翠已經失傳。
不管點翠工藝有多美,
藝術價值有多高,
都永遠無法和生命相比。
失傳的點翠正是成全了翠鳥的延續,
或許這才是天地之間的一種大美。
而翠藍仍在服裝之上延伸,
復古的色調,細膩的點綴,
修身而簡約的設計,
盡顯東方女子的婀娜之美。
醉罷黑瑤池。
渺渺春云海嶠歸。
畫棟珠簾成昨夢,誰知。
百姓人家幾度非。
相對語斜暉。腸斷江城柳絮飛。
——黎廷瑞《南鄉子·醉罷黑瑤池》
夜幕下的紫禁城,
更顯莊嚴肅穆和神秘。
黑白象征東方的陰陽,
是一種簡約、禪意的態度。
黑色能包容一切,
亦可在水墨畫中創造一切。
故宮黑色并不多見,
最明顯的是文淵閣。
北玄武,玄武為黑,
在五行中黑是水的顏色。
所以為了防火,
故宮給藏書閣屋頂覆以黑色琉璃瓦。
除此之外,
清朝的藏品中
還出現了一些黑色漆器,
這些漆器中西結合,
特別是描金的器物,
色彩對比分明,典雅高貴。
如今,黑色已成為高級的象征。
黑色的改良漢服連衣裙,
簡約大氣,窈窕修身,
款款漫步,散發裊裊風韻。
我們尋覓的中國色,
幾乎都能在故宮中找到。
它們見之于宮墻畫廊、四季美景。
它們詩意了山河,染就了霓裳。
調和暈染,逐世留存
一座紫禁城,半部色彩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