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旅遇到漢服 ‖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清
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蘇堤清明即事》
很少有這樣的日子,讓人悲喜交加。
花木芳香,草長鶯飛,這本是出城踏青尋春意的好日子,是去感受風吹梨花,放歌逐春的輕盈時節。
怎奈何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因為祭奠與懷念,讓清明成了一種無處訴說,魂牽夢繞的思念。
清明二字,總是帶來幾分煙雨朦朧的感覺。它總是伴隨著紛紛擾擾的細雨而來,也許是春天把所有的陰冷與寂寞,都一股腦的傾瀉在此時。
絲雨細如愁,這是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日子。
春水碧于天,也是游子尋春、日暮笙歌的時節。
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
也有的特意于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
踏青郊游,是清明時節與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題。在這樣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里,有“儀式感”是一些人生活的樂趣,其中著裝是儀式感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畢竟,伴隨你美好一天的,是身上舒適的衣裳……
自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幾千年來。古老漢服在歷史的大江大河中反復滌蕩,經過了一代代的傳承與演變。
它體現著“絕地天通”的華夏信仰,更是民族千年來祭神祀祖,與天地交通的吉服。
身著漢服,方顯華心華韻
傳統漢服形制多樣,綺羅錦繡,衣袂飄飄,有仙氣,也有詩意。
適合莊重肅穆的大典,但是不能方便融入現代快節奏的日常生活。
人們需要這樣的一款國風服飾,
它沒有繁瑣復雜的形制,卻有國風的典雅端莊,飄逸秀氣。
讓國風能深入到生活之中,
使漢服不再是束縛你的煩惱與禮服,而是日常展現你優雅魅力的添影。
木棉道改良國風服飾,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糅合千年的古風韻味,簡約而又不失時尚。汲取清淡平易的風格,講究方便適應。柔軟的棉麻材質,讓身心輕快舒適。
本色的棉麻,樸實無華,手感綿柔,舒適貼膚。染色的棉麻色澤清新干凈,淡雅的素色印花,賞心悅目,肆意灑脫。
你可以與伙伴一起追逐玩耍,讓春風拂過你們的腳踝與手臂,留下無盡的歡笑與活潑的身影。
或者漫步在桃花樹下,閉目凝神,讓桃花的清香撲到你的臉上。
讓國風不僅僅是擺拍的寫真畫,而是融入生活中的民族美學,這種美學說不完,也道不盡。
是踟躇小路,踩過枯枝的輕響。
是清風拂過,隨之飄蕩的暗香。
是薄暮冥冥,婀娜天地的霞光。
是燈火闌珊,驚鴻一瞥的剪影。
這是民族在復興之路的驕傲與自豪,也是你生活中,不再分割的點點滴滴。
在這個風吹梨花的清明時節,
讓我們與木棉道一起出門踏青,笙歌而歸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