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ck0wi"><source id="ck0wi"></source></abbr>
    <li id="ck0wi"></li>
  • <li id="ck0wi"><dl id="ck0wi"></dl></li><button id="ck0wi"><input id="ck0wi"></input></button>
  • <abbr id="ck0wi"></abbr>
  • <li id="ck0wi"><dl id="ck0wi"></dl></li>
  • 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公示|“首創杯”2018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候選人出爐,網絡評選同時啟動!

    2018/9/21 9:43:00 來源: 中國紡織報評論(0)264

    “首創杯”非遺推廣大使候選人網絡評選

      “首創杯”2018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評選活動,作為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系列活動之一,2018年7月正式啟動。經過近兩個月的全面征集、推薦和大會組委會嚴格初評,14位入圍候選人名單已確定,現正式公示并進行網絡評選。

      按照評選規定程序,現通過大會官方媒體公示入圍候選人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列,不分先后)及個人事跡,并于2018年9月19日至9月21日進行網絡評選,網絡評選結果將作為專家委員會最終評審的一項參考。最終評選結果將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鎮隆重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上正式宣布。

      第二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主題為“構建紡織非遺發展命運共同體”,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本次評選活動開展以來,得到紡織行業企業家、設計師、紡織非遺傳承人、研究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如果您被他們和她們的事跡所感動,請投上寶貴的一票,您的參與就是對紡織非遺事業的支持,更是對每一位從事紡織非遺事業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勵。

    “首創杯”2018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

    入圍候選人及事跡

    (按姓氏筆畫排序,不分先后)

      1號 于丹 回族

      北京迪芮云裳商貿有限公司 品牌創意總監、創始人

      入圍理由:堅信非遺最好的保護方式,是用設計的力量賦予傳統技藝以活力。她用獨特的審美視角與設計理念,致敬那些與自己一樣堅守內心的非遺匠人。  

      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服裝設計的熱愛,一直推動著于丹追尋著兩者的完美結合。多年來,她帶著初心,尋根溯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找尋遺失在歲月長河中的璀璨明珠。在這過程中,她發現有太多堅守內心的孤獨匠人和徘徊在生存邊緣的傳統文化。此時,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方向。

      2013年,于丹創立D·RITA品牌,該品牌研發品類主要以非遺織紡類面料刺繡(京繡)服飾配飾為主。在進行服裝設計、生產的過程中,她常常親自與傳承人對接,深入了解技藝背后所表達的文化符號,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以設計的靈感和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傳統文化與服裝的全新結合,打造符合當下的非遺形象,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2013年D·RITA品牌創立后,舉辦了多場服飾秀活動。2016年舉辦“厚”新中式服飾秀 ;2107年,秉承“古為今用,融匯中西”的設計理念,舉辦“秀·花園”新中式服飾秀;2017年、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受邀參與文化部恭王府主辦的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分別帶來以“京韻雅繡” “流光溢彩”為主題的別樣非遺服飾秀,運用京繡與傳統面料真絲羅、宋錦、緙絲的結合,演繹出具有中國風的時尚之美。

      在未來發展中,于丹還將繼續走進大山、走近繡娘,尋找創作的靈感,讓前沿時尚與傳統手工藝碰撞,弘揚東方生活美學文化,不斷打造時尚精品,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手工藝術源遠流長,讓中國手工之美影響世界,使中國工匠精神代代相傳。

      2號 王曉琳 漢族

      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首席設計師

      入圍理由:主張時裝的演繹應富有藝術的靈魂和生命的個性,她用自己的方式喚起社會大眾對非遺的熱愛,以非遺之美創造精致生活。  

      被評為“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的王曉琳是一個充滿著真實的生命感、用心靈創造著愛與美的女性。她常說,“我總有一種生命的急迫感,每一天都要賦生命以顏色,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上世紀80年代初,她就開始從事服裝經營,1996年親手創建了中國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木”之自然, “真”乎天然,“了”于渾然天地間這也是王曉琳為人的信念。她率先打破了傳統中裝的對稱形式,對傳統面料的圖案進行重新嫁接,融合現代與古典的大膽創新,把中國傳統服裝時裝化,帶入國際時尚舞臺。

      秉承“為民族傳承,為生活創新”的理念,2016年3月底,在文化部的支持下,王曉琳帶領著木真了團隊在湘西成立了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工作站截止到2018年7月先后組織當地繡娘300余人進行研習,研發出高端產品40款,系列產品120余件,產生經濟效益1000余萬元。同年4月,她又注冊了非遺服飾品牌“一善荷音”并專門組建設計師團隊。她帶領著設計師們多次深入村寨走訪調研,結合高等院校的學術資源,深入挖掘湘西當地的傳統工藝與文化內涵,經過孜孜不倦的設計創作加以提升。2016年文化遺產日活動期間,部分新品以T臺秀的形式參加了湖南省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2016年9月25日,木真了非遺設計作品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加建交46周年”非遺展亮相。2016年至2018年木真了公司在總設計師王曉琳的帶領下,先后參加了2016年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恭王府錦繡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北京時裝周、廣州時尚周、第四屆中國(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系列活動,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時代感,王曉琳靈活地打破了不適合現代生活的形式格調,通過多層面的文化融會貫通,創立了與時俱進的新風尚,將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個性、民族氣質發揚與延續下去。

      3號 王翀 漢族

      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 會長

      入圍理由:“旗袍故里”是她心之所向,情之所依。堅持以行業的力量促進滿族服飾文化研究傳承,推動滿族服飾文化區域品牌建設,助力非遺與時尚產業融合發展。  

      滿族服飾是中國服飾文化歷史長河中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遼寧省是滿族服飾文化的發祥地,作為紡織服裝行業的從業者,王翀一直以來深入挖掘滿族服飾文化的歷史與內涵、推動滿族服飾文化時尚產業的創新發展,將各地方政府、相關企業、學者及設計師們匯集在一起,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動滿族服飾文化產業發展,助力紡織非遺文化的傳承。

      2017年7月,遼寧省滿族服飾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在撫順成立,王翀擔任第一屆理事長。2017年9月,她帶領著促進中心推選出12名優秀服裝設計師,精選滿風系列設計,在2017中國(大連)國際服裝紡織品博覽會上舉辦了滿族服飾文化主題展。此次主題展上,新中式服裝、滿風休閑童裝、滿清戲曲服飾、手繪手繡旗袍等融匯古典與時尚的設計,引起了良好的反響。2018年6月,王翀帶領著促進中心與新賓滿族自治縣聯合于撫順舉辦2018滿族服飾文化保護與研究成果展,集中呈現相關研究成果,進一步推進滿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除此之外,她還積極積極推動撫順打造“旗袍故里”區域文化品牌,2017、2018連續兩年策劃并組織舉辦旗袍故里(撫順·新賓)時尚周活動,為推動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發展,提升旗袍故里區域品牌影響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7年與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共同編制《新賓滿族自治縣旗袍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將新賓旗袍產業定位為創意、綠色、民生、動力產業,從文化載體、產業抓手、發展引擎、城市名片四個層面深入解析新賓旗袍產業發展的意義,為撫順新賓的旗袍產業發展引領方向。。2018年與《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撫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首屆中國(撫順·新賓)旗袍大會;2018年與撫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旗袍故里”杯首屆國際旗袍模特大賽。

      多年來,王翀一直在工作的崗位上堅守著自己的職責,以紡織服裝行業先進的理念和發展模式,聚合優勢、謀求創新轉型,從而推動滿洲服飾文化的發展。

      4號 王淑琴 漢族

      山西吉利爾潞綢集團織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入圍理由:懷揣當代晉商的使命與責任,文化再造,以“傳承潞綢文明,重塑潞綢輝煌”為追求,矢志不渝用青春與激情創造國家級非遺潞綢傳統工藝新傳奇。  

      潞綢,是山西絲綢業發展鼎盛時期的代表。它產于山西長治,因潞州而得名,歷史上曾與杭鍛、蜀錦齊名,名列中國三大名綢之一,是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絲織品。2014年潞綢手工織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業30年來,王淑琴始終以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和順應時代潮流的超前戰略決策,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管理思想融會貫通,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找準發展定位,及時自我迭代,使潞綢永葆活力青春。她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女職工” “山西省功勛企業家” “山西省科技奉獻獎先進個人一等獎” “山西省經濟建設金牛獎先進個人特等獎” “山西省特產行業突出貢獻者”等多項榮譽。

      吉利爾的前身是高平絲織廠,1962年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100萬米,被譽為“太行山上一枝花”。在王淑琴的帶領下,吉利爾已不是傳統的工業生產,而更加注重文化再造。王淑琴認為企業要想永葆活力,最關鍵的是創新能力,而創新的動力永遠來自于市場,依靠新產品、新技術開拓出新的市場。在王淑琴對于潞綢的深度挖掘與精準定位的指引下,吉利爾產品產業化研發取得成果,獲得“中國絲綢創新產品金獎” “中國流行面料入圍獎”等,潞綢系列產品年銷售收入現已實現1.2億元,企業獲得“山西省轉型發展百強潛力企業”稱號,潞綢非遺產品成功實現了產業化,真正走入千家萬戶、走進大眾生活。

      2012年12月,王淑琴組織了全國首屆潞綢文化論壇。王淑琴以論壇為契機,積極組織國內專家、學者成立中國潞綢文化研究會,舉辦潞綢文化學術論壇,使潞綢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發揚光大。

      5號 龍女三九 苗族

      貴州省劍河縣龍女三九錫繡工作室企業法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錫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入圍理由:生長于大山深處的她,將國家級非遺苗族錫繡技藝的傳承作為一生的事業,哼著古老的歌謠,將錫繡技藝凝聚指尖,深情演繹苗族錫繡不老的傳說。  

      苗族錫繡,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貴州省劍河縣部分苗族村寨的一種民族繡法,被稱為瀕臨消失的“繡中絕技”。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獨一無二的刺繡方式,以金屬錫線代替傳統蠶絲,以錫粒來妝點圖案,紋樣古樸簡約、寓意吉祥,色彩高貴典雅,不染俗燥。

      龍女三九,“龍”為姓,“女”即本人的名字,“三”系祖父的名字之一,“九”來自父親的名字。她的家鄉展留村,地處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群山之巔,大山將村寨與外界阻隔開來,也讓生長在這里的龍女三九,從小就能學到源遠流長、原汁原味的苗族錫繡、苗族紡織、苗族古歌技藝。

      對待傳統,她格外禮敬,談起錫繡工藝,龍女三九更是一絲不茍、細致入微。2007年10月,龍女三九獲得貴州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從那一刻起,她更深感責任重大,堅定了推廣錫繡的決心。手巧藝精得龍女三九多次參與各類賽事活動,不僅獲得多項榮譽,而且將古老的錫繡呈現出來。2006年,獲黔東南州旅游商品制作能工巧匠大賽特等獎,并授“黔東南名匠”稱號;2008年受聘于中共劍河縣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辦,執任革東中學“苗族錫繡傳承培訓班”教員;2010年7月,被選參加上海世博會展示苗族錫繡;2014年,苗繡作品在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中榮獲“金獎”;2014年,在黔東南州民族刺繡比賽中,被評為“十佳刺繡工藝大師”;2015年,被貴州鄉村旅游發展中心聘為貴州省錦繡計劃高級設計人才培訓項目手工藝專家;2017年,錫繡作品在第六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中榮獲“銀獎”。

      2012年11月,在當地政府幫助支持下,她聯合村寨的繡娘,成立了集傳習技藝、設計、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錫繡工作室。現有優秀繡娘50余人,工作室以誠信為本,憑借熟練手工及優質產品深受客戶的青睞,享有良好的信譽。龍女九三說:“錫繡,是我一生的事業,我愿意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推廣它,讓更多人了解它。將來她希望建立一個錫繡博物館,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錫繡的精湛工藝,讓更多的婦女有學習錫繡的平臺”。

      6號 祁春英 土族

      中央民族大學

      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所所長

      入圍理由:有人說學術研究與時尚設計不搭界,但她認為研究能夠給予靈感、設計能夠賦予想象。她不忘土族女兒的初心,執著于民族服飾的傳承與發展。  

      祁春英,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民族服裝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才協會服裝服飾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專家組委會副主任、恭王府博物館與北京服裝學院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傳統服裝服飾研究所所長。作為一名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工作者、研究者,她不遺余力地將自己幾十年學習和掌握的寶貴經驗應用到民族服飾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中。

      多年來,祁春英深深扎根于少數民族地區,通過實地的田野調研經歷,積累了大量的田野考察經驗和第一手的研究素材,發表了大量了學術研究論文,如《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傳承與發展》《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主要特征》《維吾爾族“爾得麗絲綢”之工藝》《鄂倫春族服飾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等,同時還出版了大量的專著,主要有《中國少數民族頭飾文化》《中國少數民族婚俗》《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國最美民族服飾》等,為我國民族服飾的保護研究與創新發展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專業方法和理論支持。除此之外,她還多次參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活動,并帶來多場以民族服飾為主題的學術講座及發言,如2014年波蘭文化周的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講座;2018年文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系列文化活動中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專題講座;2018年在中國紡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論壇上發表了“中國少數民族染、織、繡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的主題發言。

      同時,祁春英還不斷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時尚設計相結合,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民族服飾生動地走進當代生活。2000年,擔任中國文化美國行擔任民族服飾設計、制作與總顧問;2001年德國文化周擔任民族服飾設計、制作與總顧問;2002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中國少數民族民族服飾文化藝術貢獻獎;2003年11月,在中國國際時裝周舉行了“民族魂——祁春英民族服飾專場發布會”;2009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大慶中國少數民族服飾設計及藝術總監;2015、2016年作為總導演分別完成了云南省西雙版納“穿在身上的歷史”、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六十周年大慶“輪回中的印記”大型民族服飾傳承晚會等。

      7號 李順良 土家族

      西南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入圍理由: 90后大學生,視非遺傳承與保護為年輕一代的責任和使命。腳踏實地,用自己的知識、熱情和新的視野,為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的創新發展增添活力。  

      李順良,2011-2015年河南科技學院服裝學院攻讀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專業;2015年開始在西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攻讀服裝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名90后大學生,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一樣,把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喜愛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業事業發展方向相結合。2015年,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土家族織錦代表性傳承人劉代娥的傳習所學習土家織錦技藝;2016年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苗族挑花代表性傳承人楊春英的傳習所學習苗族挑花技藝。2015年9月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遺文化遺產節,作品《數字化侗族刺繡》獲優秀獎;2016年10月參加“萊福士”杯中國民族服裝設計大賽,作品《虎·魂》獲銅獎;2017年10月參加“萬事利”中國絲綢服裝設計大賽,其作品《璀璨·絲》獲優秀獎。

      2018年7月參與西南大學博物館舉辦“美麗湘西·錦繡土家”——土家織錦展覽;2015-2017年參與了西南地區民族傳統織造技藝數字化仿真成形技術研究項目。李順良,利用短短幾年的學生時光,多次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實踐活動,也讓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快速成長。

      讓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與創新的踐行者,是非遺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90后的李順良不是第一個、更不會是最后一個愛上非遺的年輕人,他們將成為非遺傳承的重要力量。

      8號 李薔 漢族

      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絨繡原創工作室首席絨繡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絨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入圍理由:巧手繪制“東方油畫”,國家級非遺上海絨繡技藝的守護者,以匠心創新海派絨繡技藝,用針尖創造傳世佳作,傾心培養優秀傳承者。  

      絨繡,是上海市新興的傳統工藝美術品,即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制的網眼麻布上繡制出的一種工藝美術結晶。其產品色彩豐富、配色和諧,繡工精良、層次清晰、造型生動、形象逼真。

      李薔,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海絨繡)代表性傳承人。1972考入上海工藝美術公司紅星絨繡廠工業中學;1975年畢業后就職于上海紅星絨繡廠從事絨繡工藝品創作,師從著名絨繡工藝師范玲娣、唐根娣;1995年,作為絨繡業的唯一一名代表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參加了該會舉辦的“中國傳統手工藝技術女能手操作表演”,獲得了各國元首夫人和代表們的好評和該會的表彰。1998年任紅星絨繡廠藝術品創作組組長;2000年調至紅星絨繡廠生產經營辦公室任絨繡技術主管;2004年應聘至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絨繡原創工作室任首席絨繡工藝師至今。

      上海絨繡尤以創作偉人和名人肖像見長,肖像形象逼真,感染力強,被贊為“東方的油畫”。李薔的絨繡肖像作品多次受到表彰和收藏。其中2000年,絨繡《總設計師—鄧小平》獲得2000杭州西湖博覽會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創作獎;2005年,絨繡《朱德同志像》被四川南充儀隴朱德故居紀念館收藏;2007年,絨繡《人民的公仆——周恩來》被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紀念館收藏; 2008年,絨繡《偉大領袖——毛澤東繡像》被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收藏;2008年,領銜繡制《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歷任主席絨繡像》8幅,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博覽會等展覽;2009年,絨繡《孫中山繡像》在南京中山陵紀念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紀念活動中捐贈給臺灣國父(孫中山)紀念館;2011年繡制《紀念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通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贈送給朝方;2012年為英國女王登基60周年繡制《伊麗莎白女王像》;2015年繡制完成《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像》,贈送給國際奧委會博物館收藏。其作品也先后參加了“大匠精髓”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精品展、2017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天工開物”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指尖上的非遺”上海手工技藝精品展等多個國內外的展覽展示活動。

      9號 吳建華 漢族

      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吳江市鼎盛絲綢有限公司  董事長

      入圍理由:“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踐者與引領者。他在恢復國家級非遺宋錦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成功研制開發宋錦的現代化織造設備,并組織推動宋錦產品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實施。

      吳建華,出生在蘇州一個歷史悠久的絲綢重鎮——盛澤鎮。1989年大學畢業的他回到盛澤進入新生絲織廠工作,從此走上了自己執著而癡迷的“絲綢之路”。

      2000年,吳建華成立吳江市鼎盛絲綢有限公司,從64臺有梭織機起步,專心從事真絲綢的生產織造,短短幾年就成為蘇州絲綢業的領軍企業。2009年,吳建華在質疑聲中又收購了瀕臨倒閉的百年絲綢老廠——東吳絲綢廠。一直以來,他的“絲綢情結”并非只停留在經營絲綢的生意上,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絲綢工藝的學習和研究上。一旦有空他就一頭扎進紡織書籍中,研究各種真絲面料的織法,學習各類圖案花紋的設計,摸索紡織機器的原理結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長期的積累和錘煉,讓吳建華的絲綢紡織技藝日漸精湛。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吳建華帶領著團隊成功研制了一臺符合傳統宋錦織造工藝和各項技術參數的電子提花機,成為宋錦“生產性保護”成功的實踐者和引領者。2013年,吳建華斥資建設首個以宋錦為主題,集科普教育、生態休閑、旅游購物于一體的中國宋錦文化園。

      近年來,吳建華還與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院校以及著名設計師合作,充分發揮宋錦的藝術特點,開展了宋錦產品多樣化和多場景的研發,并統一冠以“上久楷”這一始創于1889年的民族品牌。“上久楷”作為宋錦品牌,是2014年北京APEC服裝面料唯一指定面料,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福袋禮品的供應品牌,也是2016中國杭州G20峰會國禮入選品牌。

      在近30年絲綢文化歷史氛圍的熏陶下,吳建華以絲綢文化為載體,以工藝創新為理念,依托蘇州絲綢產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絲路拓荒,在恢復宋錦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成功研制開發出宋錦的現代化織造設備,實現了宋錦的產業化和集群化發展。同時,吳建華還積極推動宋錦的產品研發,提高宋錦的產量與質量,拓展應用領域,組織并推動宋錦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實施,為宋錦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讓古老的絲綢文化走出了冰冷的文字記載,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產品走進了現代生活。

      10號 張義超 漢族

      合集置和(杭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董事長、設計總監

      入圍理由:她,一直像朵璀璨耀眼的花,肩負著設計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沉寂多年的榮昌夏布以嶄新的視角站在了時尚的前沿,她用自己獨特的設計與創作綻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張義超,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執著于用自己的設計與創造,向人們傳遞美好與快樂的生活態度。2003年榮獲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2009年獲中國時裝設計師創意大獎,2014~2017年連續四年擔任重慶國際時裝周藝術總監、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時裝藝術委員會執行委員,2016年創建了生活藝術定制全景式集合——杭州合集置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2016年被評為重慶市榮昌夏布推廣發布會指定設計師等。

      2016年,張義超打破常規,首次代表重慶市榮昌區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讓沉寂多年的榮昌夏布以一個嶄新的視角站在了中國時尚的前沿。之后,她又將三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榮昌夏布,榮昌陶器,榮昌折扇的傳統文化因子植入設計,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有機結合,引領時尚潮流,得到了時尚界的巨大反響。此后,她連續2年在中國國際時裝周舉行了榮昌夏布時裝發布,受到高度重視與關注,并作為中國設計師唯一代表參加了在西澳佩斯舉行的中國文化年交流活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她又一次將榮昌夏布帶入了公眾視野,在恭王府博物館以“苧夢東方”為主題呈現了一場“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

      2017年,張義超又一次不按常理出牌,以“打造好平臺、提供好產品、整合好品牌”導向,用獨特的理念打造出全新的平臺空間——合集置和。她解釋說,合代表聯合,集代表集成,置代表置業(創業);和代表和氣生財。她希望用全新的運作模式,搭建新平臺。一是與浙江理工大學、武漢紡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將學生的作品推向在市場,考量和打造新生代的設計人才;二是推進設計師的版權交易,將設計原創版與品牌企業對接,增強企業原創設計能力;三是進行貨品交易供應,促進產品優化迭代、快速了解市場需求。

      弘揚中國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將中國的優秀傳統通過時尚的語言表達,展現大國文化的強大影響力,這是設計師張義超帶給我們的感受,也充分說明了她深厚的設計功底和才華。

      11號 林平 漢族

      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

      入圍理由:有一種信念,叫“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有一種堅持,叫“以絲綢事業為重”;有一種情懷,叫“傳承中華文明”。他就是這樣堅守著絲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腳踏實地,屢創輝煌。  

      林平,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中國流行色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品商會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紹興市第六、七屆人大代表,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達利女裝學院院長等職務。從業40年來,先后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全國優秀紡織企業家、全國紡織行業“十二五”創新人物等多項榮譽。

      絲綢早已經演變成一種精氣神,融入林平的生命和靈魂。一直以來,他以傳承和推廣絲綢文化為使命和職責。2002年至今,他堅持不懈地組織開設絲綢知識大講堂,通過親自授課(絲織學與傳統紋樣)、聘請高校專業教授進行講課的方式,讓全體員工對傳統絲綢紋樣、織造技術、絲綢文化得以全面、系統的了解。同時,他還積極推選優秀員工去絲綢專業院校進行脫產學習,組織專業團隊對織錦技藝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聯合高校系統進行傳統技藝的實際操作考察,熟悉掌握傳統織錦的加工技藝,挖掘并運用優秀的傳統工藝,摸索出較為科學合理的復制方法,從而達到產業化發展水平,為傳統絲綢織造和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傳承傳統絲綢文化的基礎上,他還帶領團隊積極創新,公司現擁有有效專利71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著作權18項,并先后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24項,繭絲綢發展專項3項,研發并被認定為省級工業產品11個,其中強彈剪花綢系列面料等產品被認定為浙江省優秀工業新產品;“彩色繭絲色彩工藝特性及其絲綢產品關鍵技術和產業化”被評定為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三等獎;“特種桑蠶絲及混紡織物關鍵技術研究和提花產品開發”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評定為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林平帶領達利絲綢團隊活躍在國內外的各種展示舞臺上,達利絲綢產品也得到了廣泛好評。2014年,達利絲綢有限公司為APEC會議提供領導人服飾的面料設計與制造;2015年,受邀為“九三大閱兵”國禮制造企業,推出極具特色的6mm紹紡“和平頌”絲巾;2015年6月6日,成功舉辦“世界外交官絲交會”,接待了世界外交官協會組織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以及“一帶一路”沿線30個國家的40余名外交官,并為全球絲綢行業首個企業“世界外交官俱樂部”揭牌;2016年,G20杭州峰會期間,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貴賓專享區,為國內外貴賓介紹極具特色的絲綢文化,其中絲綢制品《雀舞芳華》被中國絲綢博物館永久收藏。

      12號 哀警衛 漢族

      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 總經理

      入圍理由:以匠心描繪柔美知性的水韻江南,開出浙里繁花,讓國家級非遺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得以恢復與發展,將這一抹藍灑向浩瀚無垠的天際。  

      哀警衛,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浙江工匠、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優秀企業家、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截至2017年,其作品已獲12項金獎、13 項銀獎、7 項銅獎,得到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其中2014 年《烏鎮印象》獲“從洛桑到北京”第八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銀獎;2016 年藍印花布家居作品《烏鎮印象-枕水人家》獲得清華美院永久性陳列收藏。

      1999年6月~2003年10月創辦桐鄉市石門青翼工藝品廠 ; 2003年11月創辦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國家級非遺項目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傳承保護與發展創新;2015年8月,哀警衛被聘為桐鄉市文化館理事會理事長,他更加積極協助各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推廣和傳承工作;2016年,哀警衛被聘為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并在學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講座,并在《浙江工藝美術》上發表了《桐鄉民間藍印花布發展之路的探索》《藍印花布工藝的個性化表現方式》等多篇論文。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推動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哀警衛帶領著他的團隊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發展模式:

      與清華大學纖維藝術及染織服裝系、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專業團隊進行設計對話,為藍印花布發展狀況進行探討,以學術研究推動產業發展。

      建立藍印花布展示館,收集整理傳統桐鄉藍印花布紋樣,通過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將桐鄉藍印花布傳統紋樣進行整理保護,為研究藍印花布的圖案特色和技法以及當地民風、民俗提供研究參考。

      建立標準化色譜,植根豐同裕百年染坊,進行藍印花布分色研究,以成熟的技法將植物靛藍染色達到 80 個色階。在此基礎上,投入十色色階的藍印花布染制。同時還不斷研究棉、麻、絲、毛等不同天然纖維織物的藍染效果。

      加大創新設計力度與衍生品研發,設計了不同色階、不同面料以及不同創新圖案的,適合現代生活的實用藍印花布布藝品。研究推出年輕系列的藍印花布實用布藝產品,涉及服裝、配飾、箱包圍巾、方巾、文具等多個方面。

      創建全新的營銷模式,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進行展示和銷售桐鄉藍印花布創新產品。利用世界互聯網大會落戶桐鄉烏鎮的機遇,積極尋求與各大電商的合作,在原有淘寶網店的基礎上,開發微商平臺,增加藍印花布宣傳銷售渠道。其次,還進行實體店創新改造,將烏鎮裕興布坊全面改造成新型桐鄉藍印花布生活館,產品皆為藍印花布當季新品,將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13號 錢曉麗 傣族

      玉溪繡尖頂商貿有限公司 總經理

      小龍茵彝族刺繡傳承基地 負責人

      入圍理由:她是飛針走線的小龍茵,懷揣著滇繡傳承的大夢想,演繹著針尖的芭蕾,帶動了農家婦女實現了就業致富之夢,幫扶了貧困家庭走上脫貧之路,帶領著大山深處的繡娘們用一針一線繡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小龍茵是傣族語言對小妹妹的稱謂,2015年,錢曉麗經過多年工作歷練后,始終不能忘記那飛針走線的錦繡夢想,毅然重拾祖輩技藝,決心為云南地方民族刺繡的傳承做一番事業,她成立了玉溪繡尖頂商貿有限公司,打造“小龍茵”品牌。近年來,已形成了以3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技藝傳承人領銜180位繡花大師組成簽約繡娘隊伍,刺繡產品范圍由最初的嬰兒用品拓展到了成人服裝、家居飾品、手工藝品等多領域,經濟效益也逐年提高,成為了當地知名的民族刺繡企業。

      小龍茵不斷弘揚“繡娘、繡品、繡藝”的三繡品牌理念,采用“傳承+培訓+創新”的運作模式,運用“講座+展會+推廣”的宣傳渠道,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商業合作”的銷售手段,專注于云南少數民族刺繡技藝的傳承和少數民族精品的保護與創新。錢曉麗帶領繡娘們充分挖掘滇繡的特點,開發出了7大類產品,單品200多個。2016年7月公司獲玉溪市紅塔區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17年4月公司被云南省科技廳認定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月小龍茵基地參賽繡品分別獲玉溪市文博會“工美杯”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被玉溪市婦聯評為“巾幗脫貧示范基地”,2017年參加了“首屆全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 2018年7月小龍茵麗江實體店正式運營;同月,小龍茵獲云南省工信委“創客中國”創業創新比賽二等獎;

      截至2018年8月,小龍茵基地已帶動繡娘600多人,非遺刺繡傳承10人(其中省級3人,市級1人,區級6人,全市17名傳承人中,小龍茵有10人,占59%),。建立小龍茵繡娘基地5家,小龍茵刺繡傳習館5個,共承辦刺繡培訓40余次,培訓人員達20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人,帶動了玉溪農家婦女實現了就業致富之夢,幫扶了一批貧困家庭走上脫貧之路。

      14號 龔航宇 漢族

      北京香黛宮品牌文化有限公司 董事長

      入圍理由:從未放棄過詩與遠方,旗袍文化更是讓她如沐春光。堅持以旗袍服飾的發展延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達中式生活,詮釋東方韻味。  

      龔航宇,中國十大杰出設計師、文化素養講師、詩人、旗袍文化國際交流大使,被時尚媒體譽為“現代旗袍第一人”。畢業于武漢大學,隨后赴韓國和法國學習服裝設計。青年時代游學近40個國家,豐富的閱歷使她的設計中西合璧、獨具一格。有人曾說旗袍的美應該是傳承古典,一成不變。她卻不以為然,通過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別致前衛的設計,展現了現代旗袍清晰可見的中式風骨。

      龔航宇對旗袍情有獨鐘,2013年她獨立創建香黛宮品牌,首創時裝旗袍概念,讓傳統服裝散發新的生命。她解釋說,“香”是個自帶歷史感的字,像酒要沉淀醞釀,經歷漫長等待,香氣始出;“黛”則肅靜古典,古時是青黑色的顏料,女子用來畫眉,中國水墨畫里常用黛色;“宮”字華麗富貴,磅礴大氣。另外,宮是古樂五音之一,具有韻律感。這一品牌名稱既表現了旗袍的韻律之美,也符合她所提倡的典雅雋秀的東方文化理念。

      2014年,龔航宇被評為“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環球夫人大賽全國及全球指定禮儀老師、新西蘭王室指定華服設計師。2015年,被評為米蘭世博會華服設計師、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愛心大使。2017年,她攜香黛宮品牌先后在國內外參加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在故宮為“一帶一路”28國元首夫人進行華服展演,在舊金山、墨西哥、南美蘇里南建交40周年做旗袍文化國際交流,為央視春晚520位上海優秀代表設計制作的旗袍展演等。2018年參加了聯合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文化日”展演活動,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華人杰出工美藝術家”。

      龔航宇是向往詩與遠方的人,著有散文集《智慧女人花》,詩集《穿旗袍的女人》《一襲香黛》。在她的身上無處不散發著典雅的東方魅力。

    責任編輯:郝林霞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跟帖0
    參與0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

    相關閱讀

    “盛京滿繡杯”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揭曉

    即時新聞
    |
    2020/9/23 19:21:00
    18

    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候選人名單出爐

    協會動態
    |
    2020/8/12 16:57:00
    16

    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推選活動啟動

    面料輔料
    |
    2020/6/24 13:12:00
    12

    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推選活動啟動

    行業綜述
    |
    2020/6/24 13:11:00
    16

    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評選推薦表

    面料輔料
    |
    2020/6/23 18:54:00
    21

    南紡股份(600250):獨立董事提名人和候選人聲明

    面料輔料
    |
    2020/6/9 10:23:00
    63

    發審委急擴23名候選人解碼:強化發審質量、鋪路注冊制推進

    財經要聞
    |
    2019/12/17 10:10:00
    11

    董事候選人公布釋放重要信號,紅豆股份下一步在籌謀什么?

    公司新聞
    |
    2019/12/16 12:02:00
    22

    專題推薦

    閱讀下一篇

    湖州絲綢:穿越千年,行至全球 “溯源回望,夢想未來”首屆絲路系列論壇活動在湖州召開

    清時,湖州的“湖絲”質量為全國之冠。在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上,輯里湖絲作為中國參展的唯一產品,奪得了國際金獎。

    返回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看新聞 手機看新聞
    展開
    • 微信公眾號

    • 電話咨詢

    • 0755-329059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欧美无圣光一区| 爱看精品福利视频观看|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之老师|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小视频免费|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女人被男人桶爽|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9| 欧美日韩小视频| 四虎影库久免费视频| 13一14周岁毛片免费| 搡女人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小视频在线| 红色一片免费高清影视|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东方美女大战黑人mp4|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啊灬啊灬啊灬快好深用力免费| 直播视频区国产|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j插女人的p| 国产午夜一级鲁丝片| 91麻豆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动漫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国产| 国产日本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