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企業靠貼牌 “青山湖服裝”盼“正名”
說到南昌的針織服裝,人們自然會想到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這里匯聚了2000余家針織服裝企業,年產針織服裝超7億件。今年9月,該園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全國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
雖然打造產業集群成績斐然,但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內95%以上的企業屬于貼牌生產。如今,該園區正通過注冊區域品牌,促使針織服裝產業實現“加工貼牌型”和“品牌經營型”并行發展。
產品多數貼牌出口
據介紹,青山湖區紡織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年產值達363.6億元。
“經過30來年的成長,針織服裝逐步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集聚、從集中到集約、從集約到集群,形成了以寧波長隆國泰、華興針織和中基實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婁金強說,目前從業人員6萬余人,年生產各類針織服裝7億余件。
記者了解到,園區的針織服裝產業主要以出口代工為主,代工的品牌基本涵蓋了全球所有一線服裝品牌服飾,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出口量占總產量95%以上,出口貨值占全省比重近50%。
難以適應發展
長期以來,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針織服裝企業走貼牌代工之路,在產業鏈中處于“上無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下無獨立營銷渠道”的尷尬地位。與此同時,隨著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原來那種“接單→加工→交貨→收錢”的老路子行不通了,必須推動轉型升級。
因創意設計和產品展示銷售環節嚴重缺失,單純的代工模式無法適應當前經濟要求,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與此同時,園區有2000余家針織服裝企業,真正上規模的企業只有100多家,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婁金強認為,一個產業要發展,光靠一些小企業是走不遠的,必須要靠一些龍頭企業“頂天立地”。而這需要企業走出貼牌生產的“迷宮”,打造自己的品牌,才可以做強做大。
醞釀區域品牌
“我們急,企業比我們更急?!?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說。
的確如此,很多企業在尋求自己的轉型之路。華興針織通過引進由意大利、法國、日本等國生產的智能化紡織服裝生產設備、管理系統以及服裝設計體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品牌美譽度,出口市場擴展到歐美、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不僅拓開了銷路,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目前,該企業擁有員工2500多人,主營業務收入突破了6億元,成為全省最大的針織服裝企業。
企業創品牌,園區還通過引進國際品牌,帶動園區的生產型企業發展。去年,引進的美國大嘴猴等國際知名品牌已入駐中國(江西)服裝創意產業園,并把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短短幾個月,銷售收入就突破2億元。
作為全國屈指可數的產業集群,“青山湖”這一針織服裝品牌已在“全省有地位、全國有影響、世界有市場”。于是,青山湖區政府正在注冊“青山湖針織服裝”區域品牌,青山湖區以及青山湖高新技術產業園轄區的服裝企業將以統一的區域品牌形象參加各類展會,從而推動此前貼牌企業走向品牌經營發展之路。
“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最大的好處無異于從過去貼牌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品牌。”婁金強表示,中小企業的發展,更有力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改變以往產業集群貼牌發展模式,更好地發展區域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