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房企一季度銷售普降:“以價換量”成常態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房地產市場,迎來近幾年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60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約為3892萬平方米,同比下跌超5成,環比下跌超6成,創近十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多城市受疫情影響,幾乎無成交。
上市房企的一季報,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爐。綜合各家數據來看,一季度房企銷售下滑是常態,降幅多在20%-30%的水平。
為應對疫情影響,房企普遍采取了以價換量的策略,但除恒大等少數企業外,大部分房企未能挽回銷售下滑的局面。
近期,隨著疫情受控,房企進入有序復工階段,市場交易量也出現回升。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房企的年度銷售目標普遍有所增長,但一季度的缺口能否被填補,仍有待時間驗證。
“量價齊跌”
今年第一季度,“第一軍團”的銷售規模出現分化。萬科、碧桂園(權益)、融創的銷售規模分別為1378.8億元、1008.8億元、617.6億元,同比分別下滑7.74%、15.9%、22.7%,三家房企的銷售面積也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采取網上賣房,并實施了價格優惠策略的恒大,則實現了銷售的增長。一季度恒大合約銷售金額約1473.7億元,同比增長23.2%。合約銷售面積165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50.4%。
其中,恒大、融創的銷售價格都出現明顯下調。一季度融創的銷售均價為1362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7.4%;恒大的均價為8887元/平方米,降幅達1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呈現“V”型走勢。在1月市場出現小幅下滑后,2月一度降至冰點,3月中旬以來,市場開始復蘇,但至今仍未完全恢復至去年同期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房企的銷售業績普遍低于去年同期。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金額約16287.4億元,同比下降24.1%。
根據公告,除恒大、建業、首開等少數房企外,多數企業的銷售規模出現下滑,下滑幅度從個位數到30%以上不等。其中,兩到三成的下滑幅度較為普遍。
大中型房企中,陽光城一季度銷售283.33億元,同比下降16.77%;新城控股銷售309.81億元,同比下降33.68%;遠洋銷售155.2億元,同比下降30%;中海銷售597.16億元,下降11.7%;旭輝銷售224億元,同比減少34.9%……
價格下調的情況也成為常態。由于現金流吃緊,不少房企降價銷售,使得業績呈現出“量價齊跌”的局面。今年第一季度,遠洋的銷售均價為2020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0%。金茂、陽光城等企業的銷售價格也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北京某大型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接下來很多房企即將披露的一季報可能會出現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的現象。
行業洗牌加速
按照慣例,一季度通常是業績貢獻最小的時段,在很多房企的年度銷售計劃中,一季度所占的比重通常在20%左右。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房企的計劃完成情況遠低于上述比例。
比如,一季度奧園取得合約銷售143億元,僅完成年度目標的10.8%。正榮銷售178.98億元,完成年銷售目標12.78%。旭輝的銷售目標完成情況還不到一成。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指出,這是由于今年房企的銷售目標繼續上調所致。
按照平安證券的統計,30家房企2020年銷售目標平均增速為14%。雖然與2019年30%的增幅相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完成目標的難度仍然不小。
前述房企人士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內部已經對銷售目標進行小幅下調。此外,在上下半年的業績分配上,也由原來的4:6調整至3:7。
不過對于未來的市場前景,該人士表示樂觀。他認為,購房者對房屋的需求是剛性的,雖然有可能延后,但總量不會有太大變化。因此,按照當前的復工復售情況,加上各地出臺的支持措施,市場有望在二季度恢復正常。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到今年3月,百強房企的銷售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其中龍頭房企率先復蘇,十強房企的銷售額已恢復至去年同期九成左右。
嚴躍進認為,若市場恢復順利,房企仍然有希望最終完成今年的銷售目標。但考慮到庫存量普遍較大,降價銷售的現象有可能繼續出現,并使得企業的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此外,由于頭部房企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疫情將加速行業的洗牌,并使得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