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著力于更加深入的呈現
亞洲總監黃雅君。資料圖
本報記者 董明潔 上海報道
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在發布會現場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就本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一些重點話題給出見解。
《21世紀》:今年大家對香港的局勢普遍擔憂,有些展會取消或者考慮易地舉辦。巴塞爾展會堅持如期在香港舉辦的原因?打消參展方的顧慮是如何做到的?
黃雅君:香港被認為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城市,一個全世界的人都會來的地方。參展商自2013年來此參展,對香港已經有藝術家園感。他們這些年都在與展會一起成長,也眼看著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幕,認為此地段藝術氛圍日臻成熟,是很理想的藝術中心之選。
《21世紀》:參展成本以及收益的考量,可能會阻滯一些參展商的腳步。從辦展的角度來說,可以有哪些實際措施,使他們更少負擔地前來?
黃雅君:我們實際上已經首次于今年巴塞爾展會及邁阿密海灘展會采用了可調整定價系統,這一系統亦將會在2020年的香港展會采用,以支援展位規模較少的藝廊。
《21世紀》: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三地展會均已舉辦數年,后起的香港展會的特點和優勢是什么?歐美市場可為亞洲提供的經驗和借鑒是什么?
黃雅君:香港展會上有如此之多不一樣風格的作品,這種一半亞洲、一半西方的混合風格是別處看不到的。不同藝術家、不同風格、不同歷史和文化造就了這個展會的更豐富多元。實際上,三個展會是同一個大家庭,巴塞爾當地的展會50年了,在辦展理念等方面會提供成熟借鑒。
《21世紀》:這一季巴塞爾香港的最大亮點是什么?和往期的不同是什么?
黃雅君:明年巴塞爾藝術展50周年了,這是一個重點。為標志巴塞爾藝術展50周年,2020年巴塞爾藝術展將有一項特別的藝術項目,在三場展會上逐步呈現——首先于3月在香港展會開始, 并持續至6月的巴塞爾展會,最后在2020年12月的邁阿密海灘展會終結。這個國際項目將聚集橫跨不同年代及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及藝術視角的策展人團隊,香港部分則由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展覽的策展人李綺敏(Christina Li)策展。
《21世紀》:關于參展作品和藝術家,可否給一些追捧度預測或個人推薦?
黃雅君:這一季的展會并不強調什么嶄新的東西,但是足夠激動人心。“亞洲視野”和“藝術探新”并沒有著力于嶄新的呈現,但有更深入的呈現。有更多的歷史材料的呈現,有藝術史的期待空間。當然,也有更多年輕藝術家值得期待,包括“亞洲視野”中的日本攝影作品系列,柴田敏雄作品;施慧、萬曼的作品對話,是向藝術傳統的致敬;還有“藝術探新”中陳麗同的作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