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藥企2019年三季報: 在華業績與醫藥政策高度一致 進博會熱情依舊
10月底至11月初,各大跨國藥企相繼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及前九個月業績情況。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前九個月營收增長超過兩位數的企業包括羅氏、諾華、默沙東、GSK、BMS、阿斯利康等;僅有輝瑞和安進增速略有下滑。輝瑞、羅氏、諾華、默沙東、GSK和強生的制藥業務營收均超過300億美元。
第三季度,輝瑞以126.8億美元營收仍舊位居第一;阿斯利康營收同比增長22%,成為增速最快的跨國藥企。
藥物方面,由于在全球市場受到各類生物類似藥的沖擊,“藥王”修美樂Q3全球銷售額下滑3.7%至49.36億美元;更受關注的是新一代明星藥物“K藥”Keytruda,Q3這個PD-1藥物營收增長高達62%,達到31億美元,前九個月營收79.73億美元。
大部分公司在財報中提到中國市場的高增長,如諾華稱,新興市場銷售額增長10%,主要由中國的兩位數增長所驅動。
但與以往不同,由于今年是“4+7”帶量采購落地、擴面第一年,成效初顯,同時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談判相繼進行,跨國藥企在華業績表現與政策走向高度相關,直接反饋為前三個季度的財務,多家企業直接在財報中指出這些政策的重要影響。
政策強效應
中國市場的高速增長令跨國藥企們無法“拒絕”,從正在舉行的第二屆進博會上也能看出各家企業的“積極”。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是今年進博會最早“滿館”的展區,不僅有不少新入駐企業,更有企業提前預定第四屆進博會展區。今年1月31日7.1館完成招商,后在7.2館拓展半個館,在3月招展完畢,展區面積增加到4.5萬平方米。
阿斯利康和默沙東的展臺面積高達800平方米,是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展位面積最大的兩家企業。
同時這兩家也是近年在中國市場上“最風光”的企業,其財報都直接公布了中國市場營收和增長情況,一般中國市場的營收屬于“新興市場”范疇,單列在跨國藥企中并不常見。
2019年第三季度,默沙東全球銷售額為124億美元,同比增長15%;前九個月營收349.72億美元,直追第三名的諾華350.42億美元。默沙東國際藥品銷售額占該季度總銷售額的54%,中國市場是其國際市場表現最好的市場,Q3營收8.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前九個月營收23.68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營收20.77億美元。主要受HPV疫苗四價和九價以及腫瘤藥物的驅動。排除外匯的不利影響,中國藥品銷售額增長了90%。
默沙東是近年醫藥審評審批改革加速的最大獲益者之一,HPV疫苗的“火箭式速度”獲批成為業內典型。默沙東中國總裁羅萬里在5日進博會開幕式后表示,“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加速醫療改革,推動了科研創新,最好的證明就是過去三年間在中國獲批和上市的大量新產品。”
阿斯利康是另一家政策受益的典型代表。2019年前九個月營收173.15億美元,增長17%,第三季度營收61.32億美元。新藥業務銷售增長62%至27.07億美元,其中新興市場的新藥增長85%至5.39億美元。中國市場Q3銷售額為12.83億美元,前九個月中銷售額增長了30%,達到36.91億美元。
新興市場總銷售額增長了25%,達到21.23億美元,其中中國銷售額增長了35%,達到12.83億美元。其中腫瘤藥物泰瑞沙銷售額23.05億美元,增長86%,在新興市場銷售額增長120%,達到5.53億美元,主要受其進入中國國家醫保目錄、獲批肺癌一線治療所驅動。
同時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易瑞沙)連續中標“4+7”帶量采購,在泰瑞沙市場滲透率提高影響易瑞沙的情況下,中標意味著銷量保證。
另一家在財報中特別提及帶量采購的是賽諾菲。2019年前九個月,賽諾菲營收增長2.2%,表現平平。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Q3營收18.9億歐元,同比增長10%;前九個月營收57.39億歐元,同比增長9.1%。
大品種波立維并未參與第一輪“4+7”,賽諾菲稱盡管如此,波立維在中國銷售額仍增長了3.5%,達到2.09億歐元。第二輪帶量采購賽諾菲“下血本”中標,對氯吡格雷給出2.55元/片的價格。波立維和安博諾列入最終中標名單。賽諾菲希望12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帶量采購計劃。但由于渠道中庫存的凈價格調整,這兩個中標產品在2019年第四季度銷售額預計將大幅下降。賽諾菲預計,到2020年,波立維和安博諾系列在中國的銷售額將下降約50%。
創新依舊是關鍵
輝瑞以第三季度營收127億美元、前九個月營收390.62億美元依舊穩坐第一名,但增速下滑。其生物制藥營收增長了9%,主要由Ibrance,Xeljanz,Eliquis,Vyndaqel和Inlyta驅動,以及新興市場15%的運營增長。
但非專利品牌和仿制藥部門普強Upjohn第三季度下滑了26%,前九個月下滑11%。輝瑞也是受帶量采購影響最大的企業之一。其財報中特別強調,2019年第三季度Upjohn在中國業務收入增長了2%,主要是由于立普妥和絡活喜在尚未實施帶量采購省份的銷量增長,部分抵消了來自未中標的負面影響。
靠著創新藥物Ocrevus, Hemlibra, Tecentriq和Perjeta相繼上市和高需求,羅氏制藥銷售額增長12%。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額增長20%,主要得益于在中國抗癌藥用藥患者數量的大幅增長。赫賽汀進醫保的放量效果依舊非常顯著,根據IQVIA第二季度醫院市場數據,赫賽汀同比增長率最高,達到128.4%。
強生制藥業務中,免疫和腫瘤學領域增長迅速,達雷妥尤單抗在2019前三季度實現了21.68億美元的銷售額,增長50.4%。2019年7月,該藥物在中國獲批上市。
受醫保談判落地及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執行加速的持續影響,國內醫藥市場在上半年有明顯提振效應。根據IQVIA第二季度醫院市場數據,跨國企業2019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達到592億元,同比增長17.5%;本土企業第二季度的銷售額約為1550億元,增長率為11.0%,較去年同期,增速顯著提升。
以滾動全年數據來看,輝瑞、阿斯利康和揚子江藥業位列企業排名三甲。得益于赫賽汀通過談判進入醫保并持續放量,羅氏增長率高達41.1%。從產品的季度銷售額來看,揚子江藥業的加羅寧登上第一,輝瑞的立普妥和阿斯利康的普米克令舒分列第二、第三位。
但要在政策之外獲取更高的市場滲透率,成熟藥物增速放緩,跨國藥企需要將更多的創新藥品帶進中國。
武田制藥全球研發總裁Andrew Plump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我從來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從國家層面推動健康和醫療、并在創新生態系統方面有如此迅速、巨大的發展,包括在驅動罕見病產品的研發方面。”
由此武田也對中國市場的創新研發提出了新要求和支持。“從2017年起,中國成為武田全球研發的四大關鍵區域之一,和美國、日本、歐洲并列。”武田亞洲開發中心負責人王璘表示,在武田任何一個全球項目中,從早期開發的計劃起就必須包括中國,保證中國和美、日、歐同步開發、遞交新藥申請,“武田連續五年每年設置專項資金支持中國的新藥開發,目前這一部分的投資,能夠把6個新藥和13個適應癥帶入中國。2019年收購夏爾后,又另外設置專項資金,支持11個新藥和12個適應癥在中國加速開發趕上全球步伐。”
近年來中國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經讓中國從全球藥物開發的參與者變成助力者,王璘舉例,2018年多發性骨髓瘤藥物恩萊瑞在中國獲批上市,只晚于美國2.5年。“該藥物是第一例用中國延展性試驗獲批的藥物:中國首先要加入到全球的臨床試驗中,但因為全球患者入組的時間不能完全滿足中國病人數的要求,所以我們延續了中國的入組時間以滿足中國的注冊所需的患者數要求,加速了在中國的獲批上市。在中國的總生存數據也幫助了其在歐盟獲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