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表態依舊強硬,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帶領的阿里對于市場的妥協和改變也在顯現。阿里巴巴發布了上市一周年總結“年報”。數據顯示,阿里2015財年GMV(年度成交總額)3940億美元。同時,馬云發表了一封致股東公開信,他表示,電商只是阿里整體戰略第一步,未來發展方向將是全球化、農村市場和大數據云計算。
這并非是一份正式披露的年報,但仍耐人尋味。年報顯示,阿里2015財年GMV占中國零售消費總額的9%。其中,活躍買家3.5億,活躍移動用戶2.89億,營收123億美元,同比增長45%。
馬云的公開信中表示,很多人把阿里和其他電子零售公司混為一談,并因此用阿里的GMV增長率作為對阿里模式的評判標準。實際上,狹義的電商只是今天阿里戰略的一部分,阿里追求的是打造一個開放、透明、協同的商業基礎設施平臺。馬云舉例稱,截至6月底,阿里集團共有3.4萬名員工,其中,從事“中國零售市場”與GMV有關的員工數不足1萬人,一半員工從事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業務,以及十年后基于數據技術的健康和數字娛樂業務。馬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放緩并不會影響阿里,“中國經濟從數量向質量調整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幾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業,阿里希望有幸成為其中之一”。
吸引社?;鸬葒Y入局,是阿里的一步妙棋。在公眾的各個角落都有阿里產品出現,證明阿里的發展戰略正確。馬云此番主動示強與公司近期的負面消息不斷不無關系。刷新全球最大IPO紀錄的阿里上市一周年來股價經歷了過山車式起伏,市值最高時一度達到2800多億美元,但如今已跌破發行價,市值較最高時縮水近一半。在馬云強調不比GMV的背后是與京東GMV增速相比的巨大差距。
無獨有偶,關于淘寶的爭議也在不斷傳出。盡管在不斷關停疑似售假店鋪,讓眾多賣家叫苦不迭,但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等依然對阿里不依不饒。為此,阿里成立專門部門,進行打擊刷單、打假等行為。
口頭上的強硬不能掩蓋阿里的變局,這也透露了馬云的智慧。阿里近一年來變化頻頻,為了距離政治中心更近,阿里啟動“雙主場”,將一部分總部職能遷往北京;8月,阿里以約283億美元的大手筆入股蘇寧,進行戰略合作。隨后又與螞蟻金服重啟口碑網,發力生活O2O領域。阿里在人事方面也做出調整,3月阿里免去王煜磊天貓總裁職務,由淘寶網總裁張建鋒“統一管理”。隨后,張勇接替陸兆禧出任集團CEO。并于8月任命高盛前副主席邁克·埃文斯出任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負責全球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