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服裝藝術職業學院是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的普通高等院校。辦學十余年來,學院逐步構建了以服裝、藝術、紡織、輕工、染織、設計類專業領銜,科技商務、國際貿易、信息工程為翼的專業群,形成了中專、大專遞進的學歷教育層次;學院下設服裝設計系、服裝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經管系、計算機系、外語系、人力資源管理分院和中等專業學校。學院規劃占地1500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
學院位于西(安)咸(陽)大都市經濟圈的中心地帶,西周王朝都城鎬京遺址之側。學院教學樓、高級公寓樓、餐飲購物中心、圖書館、 科技綜合樓等風格各異的現代建筑交相輝映,是一座散發著濃郁藝術氣息格調清新高雅的高等藝術學府。
學院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校園的硬件建設、教學設施、圖書館藏量可以滿足萬名學子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學院與南京工業大學、香港國際時裝設計學院、法國巴黎時裝設計學院等國內外著名大學緊密合作,實現優質管理、資源共享,提升了學院的整體教學、管理水平;成功與上海報喜鳥集團、天津通匯集團、江蘇舜天集團等品牌企業聯辦自主專業,成為向社會培養有技能、會管理、能創新、獲高薪的實用型高級人才培育基地。
完善的教學設施——構建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教學設施先進,擁有大型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系統、CAD設計中心、3個大型服裝實習實訓車間,裝備有 200臺先進的日本多功能電腦制衣設備,500臺德國、意大利及國產專用服裝設備,31個多媒體教室、3個語音室,有52個專業實驗室,另外還有琴房、畫室等現代教學設施一應俱全。 以2000余臺美國IBM品牌計算機為終端的校園網絡系統,可供學生上機、上網學習,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參加計算機NIT、等級考試培訓。為學生開闊視野、加強實踐、提高能力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雄厚的師資力量——保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學院實施“名師戰略、專家治校”的治學治校方略。在引進、培養和使用中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體系,建設了一支結構優化、規模適當、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勇于創新、適應學院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特聘全國著名畫家劉文西擔任學院的名譽院長和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特聘國家級教學名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副校長傅豐林教授擔任院長,特聘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留美博士沈文琦擔任院長助理。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3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 124 名,中高級職稱以上人員占 83%。一支既精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我院教學一線的主力軍。
豐富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學院多年來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大力弘揚“勵志 踐行”的文化精神,建設高品位校園文化。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服裝文化藝術節,綜合素質、技能、才藝大賽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院團委連續多年被上級團組織授予“紅旗團委”等光榮稱號。學院畢業生因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踏實敬業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廣泛的國際交流——加速人才培養國際化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冰島、法國、日本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關系,每年分別派師生去上述國家進行訪問、學習、合作研究,同時邀請外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吸引了國外優質資源和師資科研人員參與到學院的教學和管理,推動學院向更高水平建設與發展,也為我院優秀的畢業生出國留學鋪平了道路。
"3+2+1"教學模式——拓展"行業主導式"特色
根據服裝行業崗位群所要求的綜合能力,學院設計了"3+2+1"教學模式,即將學生在校學習的三年六學期劃分為三個教學平臺,第一、二、三學期為基礎教學平臺,第四、五學期為專業教學平臺,第六學期為實踐教學平臺,學生進入企業一線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實現帶薪實習和預就業。這一模式的推廣和應用是把培養技術應用能力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達到專業設置和服裝行業的需求相貼近,教學內容和職業崗位相貼近,素質培養和社會就業相貼近,學院教育與企業生產行業發展相貼近,保障了學院畢業生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可靠的就業保障——成才成功的綠色通道
學院始終堅持“訂單教育”,先后與全國著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定向委培合作關系,學生一入學就與學院簽訂經過公證的就業協議。畢業生分布于韓國、新加坡及國內北京、上海、天津、大連、深圳、南京、杭州、廣州等地,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企業的骨干,其中王雪萍、劉喜平等佼佼者年薪已達6至15萬元。我院與上海報喜鳥、江蘇舜天、三毛集團、陽光集團、通匯集團等八十余家著名企業簽訂了畢業生供需協議和定向委培協議,預定2008屆、2009屆畢業生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