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戶外游戲運動迷宮,碩大的原木立柱立于其中,徜徉于其間的,卻不乏來自全國各地的以科技含量著稱的功能性面輔料,傳感器、智能材料等高新電子技術。或許這就是本季科技風的特質,擺脫過往的光怪陸離,以更為質樸的方式呈現。由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中國流行色協會聯合ISPO China發布的2012中國運動時尚流行趨勢帶來了這一季最“in”的運動時尚風潮。
ISPO China作為行業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趨勢和信息平臺,為展商和觀眾提供了中國市場全面資訊。展會主辦方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攜手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中國流行色協會、中國時尚同盟以及《國際紡織品流行趨勢》,首度發布《2012中國運動時尚流行趨勢報告》,并結合現場流行趨勢專區為設計和研發人員充分展現了中國下一季的運動時尚。
2月23日,展會同期召開的“2012運動時尚流行趨勢論壇”,多名嘉賓和聽眾分享了他們對中國運動服裝市場未來的發展觀點和青年運動時尚的演變等時尚話題。在論壇現場,記者采訪到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流行趨勢中心、VIFF STYLE流行研究機構首席研究員王旭,他的解讀或許能為人們帶來更多啟示。
Ispo一向兼顧運動與時尚, 如何理解這兩者的關系,決定了參展商的定位是否準確,此次展覽是否如計劃般達到目的……現場毫無意外的出現了很多戶外愛好者,相信這就是Ispo想達到的。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讓我們的身體獲得安撫和釋放。時尚是“時間”與“崇尚”的疊加,它包羅萬象,體現著生命的不凡品味。當運動與時尚相遇并完美結合的時候,呈現給人們將是人與人、人與外界無限溝通的力量。此次與ISPO China合作的運動時尚流行趨勢發布,希望凸顯的是面對生態、社會以及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人類表現出的卓越的生存本能力量。
誠然,討論運動與時尚,并且要和科技聯系在一起,這一季它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在論壇現場,青年運動研究專家張安定闡述了青年個性與運動的關系,他認為運動是個體個性的釋放,對80后與90后來說,年輕人參與運動可以玩得不專業,但是可以在運動中塑造自己的風格。這個論點似乎得到了臺下很多專業人士的認同。
“這一季最顯著的特點是科技呈現出更質樸的特質,舒適的、原生態的、貼近人日常生活的元素逐漸取代了早前更金屬的,更未來主義的感覺。其中折射的是人們對科技與人關系的思索,不論是之前的《終結者》,《星戰》,還是近期的《阿凡達》,大家一直在討論的科技以人為本,正逐步實現從形式到內容的真正融合。這次發布的《2012中國運動時尚流行趨勢報告》,我們從健康呼吸、色彩沖擊、有機仿生和生態足跡四大主題來對此進行具體闡釋。”王旭說。
據悉,這也是流行趨勢中心首次與ISPO China聯合進行趨勢發布,對于雙方合作內容,王旭解釋得很詳細。
“我們與ISPO China建立的是戰略合作,或可稱之為雙方的第一個三年規劃。首次合作的內容除了剛剛提到的趨勢報告,還包括今天的運動時尚流行趨勢論壇,以及在4號館舉行的以“迷宮”為視覺主題的靜態趨勢發布。與此同時,我們還將聯合INVISTA英威達(Coolmax和Codura)、3M、TORAY東麗、KOLON Fabrics可隆紡織、YKK等行業領軍品牌,以動態秀的形式,從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解析下一季的運動時尚。
對代理商和品牌來說,現場的專業觀眾都是超級玩家,無疑有著很大的壓力。曾多次提到了“專業引導商業,商業檢驗專業”的王旭,也對趨勢研究和發布對商業的影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個理念主要體現在專業與商業的互動。以靜態發布為例,在凸顯趨勢的同時,對采購的導向會更明確,通過專業的呈現,讓符合趨勢的產品第一時間進入采購商的視野。”
“再比如剛剛提到的動態秀,那些發布會中展示的服裝,也將隨即進入相關品牌的終端銷售,接受消費者的檢驗,實現從趨勢到產品、商品,及至消費品的全線貫通。如果說過去我們的趨勢研究影響層面更多在前者(專業引導商業),未來會更多向終端延伸(讓商業檢驗專業)。”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作為品牌、貿易商和消費者,都開始不同程度地關注戶外運動的流行趨勢。在那些對國外戶外用品流行了解相當專業的消費者眼里,“裝備”一詞不再只是硬件的統稱,這里面也有了服裝這個軟裝備。
發展迅速的中國戶外產業吸引了來自領先國家的關注,如美國戶外產業協會(OIA)首次參加ISPO China,并將借助這個展會平臺向亞洲市場推出“Eco”指標,該指標由美國戶外產業協會和歐洲戶外聯合會共同開發的,內容包含環保指導綱領、生態指數和碳足跡計算方法等,將成為亞洲通用的第一個產業環保指標。
有了這樣高科技的支持,我們可以預見,中國的戶外運動將在科技的支持下,在都市生活中快速的發展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