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是中國時尚界一個旗手,經由他的手組織過的大型時尚派對總能成為媒體的談資;十年后,他說他更像一個對話者,他想把時尚的理念引申到每個中國人的心靈。
十年時尚這回事
十年前,剛剛進入中國的國外各大奢侈品牌的豪華派對似乎是檢閱中國時髦人士的集合地;十年后,派對依然,只是參加人在不經意間換了一波兒又一波兒;時尚走到今天,是時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讓它從神壇步入街巷:時尚不再是追波逐流的時髦,也不是膚淺的標新立異;它是一種現代的消費文化,是承載我們現代化的美的人生和高品位的一種生活境界。
作為中國最早與時尚打交道的少數人,劉釗幾乎經歷了中國時尚從無到有的全過程,也創造了中國時尚界的若干個第一次。今天這個極具生活情調、講求生活品質的英俊男人,在中法、中意時尚交流方面幾度揮灑大手筆。
眼前的劉釗身穿剪裁非常合體的白襯衫,灰色AMANI 西褲,整個人看起來既時尚又有朝氣。他的工作和生活,這十年來其實都沒有根本的改變,一直都在做著跟法國時尚精品緊密相連事情,他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榮譽代表,而這個組織代表了Dior、Chanel等世界上最頂級的奢侈品品牌。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同時尚打過多年交道的劉釗,對這十年國內高檔消費品市場到底是如何評價的呢?“這十年,讓我對法國時尚有了更深的體會,了解越多,越覺得在法國時尚的概念是很廣泛的,和許多國人的認識有很大距離。目前國內購買奢侈品的消費群大多是新貴,他們對精品的認識不到位,雖然有經濟實力購買,但穿戴在身上卻總是差一份感覺。你能想像嗎?有一天我去一個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的家是由著名設計師設計,美侖美奐的法式家居風格,櫥柜里擺放著進口的精致瓷器。但讓我感到不解的是,朋友那堂皇闊綽的廚房桌面上,堆著一只只白色塑料便當盒!當然,不是我看不起外賣的食物,因為每個人都有生活緊張的狀態,沒時間處處講究精致。只是,如果按照法國人的傳統,即使吃一塊白面包也不妨放在漂亮的白瓷盤子里,配上黃油和果醬,再擺好刀叉慢慢地吃。這就是現在國內很多有錢人的生活品位與國外情調生活方式的真正差距,這不是穿戴幾件奢侈品便能提升了的品位!”
談及個人喜好,劉釗說他注重品質,但更要適合自己的才成。他傾心于Dolce&Gabbana、Y.S.L、Lanvin、Dior男裝,但反感別人稱贊他時尚、有品位。談到這十年來的著裝風格,他清晰地記得有三次大的改變。
“第一次大概就是在十年前,我的一個設計師朋友知道我要去法國,就推薦了一個時裝小店給我,讓我去了巴黎以后一定要去那里買衣服,還特意請他在巴黎的朋友帶我去。小店是由一對中年夫婦經營的,非常前衛,里邊賣都是法國國內一些先鋒設計師的牌子,是那時的我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風格。我從來沒有一次在一家時裝店里買過如此多的衣服,從冬天的大衣、到春秋天的西服、再到夏天的T恤……買完衣服,朋友又帶我去一個時尚發廊,把我在國內機關一直保留著的三七分頭給脫胎換骨了。從那時到現在,我的發型基本就沒再改變過!”
那是劉釗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風格,開始自信地玩轉時尚。有了這非常成功的第一次轉型,劉釗的第二次改變就是錦上添花的工程了。
如今的他對服裝的要求僅僅是“經典牌子推出的最簡單的款式”,但是對目前大多人都趨之若鶩的奢侈品高消費,他有自己的看法,“消費奢侈品的誤區是媒體和消費者共同制造出來的,每個人的品位、消費能力和目標都不一樣,有些人純粹是為了炫耀性地購買。”劉釗說,“我的觀點是,無論是時裝、手表、酒或者是其他什么東西,只有對它的品質和自己真正的需求有了了解,才談得上享受。法國精品聯合會67家公司里每年都產生最具備創意的作品,其中的品牌每年都會有更替,唯有不斷進取才會受到尊重。其實是否擁有這些東西并不重要,關鍵在于讓中國的消費者了解,創意、激情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
十年對劉釗來說,不過是在與時尚界進行著一場無休無止的對話,而他的初衷,讓更多的人擁有更優美更有品質的生活,讓生活藝術化的原則,始終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