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初秋,街上那些厚厚薄薄的衣服,卻完全分不出季節:有穿短裙短褲的,有穿毛衣夾克的;有穿涼鞋拖鞋的,也有穿靴子的……真是怎一個亂字了得?老話兒說,二八月亂穿衣,穿多了熱,穿少了又冷,特別是北京的秋天,短得幾乎剛剛把秋裝買好就已經入冬了,很多人都在發愁這個時候到底穿什么才合適、穿什么才有型呢?其實,在這個亂穿衣的季節里,混搭就是王道,也是我們名正言順地美麗一把的最好時機。
在混搭這件事里,顏色、材質和款式的混搭是最重要的。顏色方面,要么是同類色、要么是對比色,都比較好掌握也容易出效果,盡量避免花色的出現;材質方面,輕薄的夏裝和保暖的冬裝都可以當做秋天的行頭,這樣的材質薄厚對比在這個季節出現無疑是最合理的。比較復雜的是款式,有不少保暖單品都適合在二八月做混搭呢。
●亂穿衣的百搭保暖單品
NO.1圍巾or披肩
無論是搭配風衣、西裝還是開衫、襯衫都別有風味,最難得的是,護住了脖子的圍巾讓你感覺特別暖和。
NO.2長款手套
長手套是秋冬流行單品——斗篷的絕配。手套的長度一路延伸到了手肘,花樣也是層出不窮,皮質的、羊毛的,就按著你自己的Style辦吧。
NO.3褲襪
褲襪從去年火到今年,甚至有人說,本季根本不用買褲子,穿褲襪就夠了。各種款式、厚度的褲襪在此無需一一列舉,因為幾乎所有的服裝品牌都推出了各式任你挑選的褲襪。
NO.4皮短褲
應該說,是PRADA讓我們認識了皮短褲的美麗與時尚,況且女孩子護住中段還是很有必要的,皮質短褲不僅酷、帥,而且保暖,即便入冬也能穿。
NO.5馬甲
馬甲是年輕人喜愛的單品,無論長短,穿起來特別的有范兒,工作、生活中都可以選擇,很是百搭,而且特別符合媽媽說的“護住后心不著涼”。
NO.6魚嘴靴
在腳踝靴前面開個“魚嘴”,是秋冬季各品牌爭相熱捧的款式,魚嘴的俏皮性感碰撞短靴的硬朗帥氣看起來十分有型,不管是搭配褲裝還是清爽短打都能讓你潮味十足。
●亂穿衣必備三招
第一招:外厚里薄
必備衣著:風衣、皮衣、及踝靴
北京的秋天早晚溫差極大,穿少了早上出門凍死,穿多了中午也能熱死,這時候肯定是風衣、長開衫或是皮夾克最能派上用場。中長款是比較易于搭配的長度,無論裙裝還是褲裝都能為之加分,也相對OL些。而短款的夾克與連衣裙或是短裙、短褲相搭配,是打造時尚青春LOOK的最佳伴侶。特別怕冷的人還可以在連衣裙里面套穿一件打底衫,這樣也把夏裝延長到秋裝了,一舉兩得。鞋品方面,長款皮靴雖然保暖,但的確有些言之尚早,不妨試試熱門的及踝靴或是魚嘴短靴,配上有些厚度的絲襪,又顯腿長又保暖。
TIPS:剛剛過完夏天,沉重的顏色顯然不適合這個時候,駝色、裸色、米色,甚至墨綠色、寶藍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材質有對比顯然會比較好看,所以絲質的裙裝是上選。
第二招:上長下短
必備衣著:長款西裝、長款毛衫、短褲MINI蓬裙
主流時尚已經達成共識,中性風是未來的潮流熱點,如果害怕長款西裝過于男性化,除了在材質和花色上注意之外,充滿女人味的短褲和MINI蓬裙能迅速幫你解決這一困擾。夠大膽的話,就選擇穿著長度跟西裝上衣差不多的,只露出短短的一道邊,這是今年的搭配重點呢!此外,西裝長背心和長款毛衫也都是不錯的選擇,屬于要風度又要溫度的典范。當然,用前邊提及的及踝靴或魚嘴短靴搭配厚襪子固然不算出錯,最IN的方法還是可以參照ALEXANDER WANG同學的秀場裝扮,用溫暖輕巧的超長羊毛褲襪來代替過膝長靴,特別有創意呢!
TIPS:長款西裝的長度和合身度尤其重要:長度以剛剛過臀為宜,再長就會影響身高;比長度更重要的是修身,哪怕小一號也決不能松松垮垮的,不然怎能顯出你的精氣神呢?
第三招:上短下長
必備衣著:短款夾克、高腰長褲
相信上短下長的搭配方法已經是被大家運用得最為廣泛也最為熟練的穿衣心得,在復古風當道的2010秋冬,超短上裝與長褲和連衣裙的搭配是最有時代感的。東方人整體身材并不十分高挑,腰胯距離較西方人而言更長,所以縮短上半身的長度在視覺上也能拉長腿部線條。那上裝到底有多短呢?至少要在腰上的長度才可以。搭配褲裝的時候,記得也得是高腰的款式,挽起褲腳,再配上一條長得可以打結的細皮帶,優雅復古的感覺立刻呼之欲出。
TIPS:這種比較復古的上短下長搭配相對挑身形,尤其是梨形身材的大忌,胯小的人做如此裝扮才好看。
短打扮顯干練
褲襪秀美腿
外厚內薄,既保暖又時尚
靴子是理想搭配
穿衣何妨“小題大做”
●時尚一席談●
近日,南京市教育局下發《給南京市中小學教師15條禮儀建議》,要求教師著裝要“忌臟、忌露、忌透、忌短、忌緊、忌異”等“六忌”。《建議》同時指出,不能懶于換衣服而使衣服皺巴巴的,外穿的衣服不能過于單薄透明,不外穿吊帶衫……同時,坊間亦有傳聞稱,部分中央媒體單位已于近日出臺內部管理規定,要求女性員工在工作場合不得穿著吊帶、超短裙,男性員工不得穿著人字拖。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年輕人頗有微詞,即便不是上述職業,也都認為單位管得太寬,穿什么乃是個人自由,無須如此小題大做。嗚呼哀哉,禮儀之邦有此言論,老祖宗們不知會不會氣得跳將出來?
穿衣這件事,成分復雜,可大可小。往小處說,它與個人命運緊緊相連,有著左右事業的力量,不知你是否注意過,當你打扮得最漂亮的時候也是工作最出色的時候,因為那時的你最有自信。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一個成功的企業在注重產品包裝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員工形象及著裝。他們認為,企業文化不僅揣在員工心里,更要穿在員工身上。往大處說,它甚至代表了國家形象。現如今衡量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標準,不僅僅是考證有幾間米其林3星,有多少國際大牌,也不光是看你是否曾經舉辦過國際盛事,還要看這個城市里的人們對著裝禮儀文化的認知水準,和對時尚潮流的接納程度。
鞏俐穿著無領無袖針織衫出現在2002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章子怡身著小肚兜現身2001年美國MTV電影大獎上,曾被當作穿衣的“反面教材”,什么環境穿什么衣服一度成為人們的熱門討論話題。
或許有人會說,什么穿衣的時間、地點、場合,讓這些“洋規矩”見鬼去吧!那可真有點忘本了,我們的老祖宗才真是將穿衣禮儀玩到出神入化,講究到不能再講究了。無論顏色、質地、款式,都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更遑論皇家的天朝氣度了。這一點,從2008年故宮舉辦的《帝后服裝展》中可見一斑。所以說,依據身份穿衣,從古至今便已如此。
再者,先敬衣冠后敬人,古已有之。如今卻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自己行事便宜,或演繹為虛榮揮霍的理由,或演繹為想怎么穿就怎么穿的貶義詞,其實真的可嘆可悲。曾幾何時,在我們這個國度,這一對衣著美的本能追求曾被人為地割裂和扭曲,使得人們的衣著與裝束再也沒有像過去和現在這樣被高度關注著。穿衣雖然沒有法律條文可依,但穿衣是有規范的,不講規矩不等于沒有規矩,一些城市的部分市民既無規矩又無美感的著裝,顯然暴露了社會文化中的禮儀盲區。
據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西方及其他發達國家,講究穿著是從5歲開始的,并從未真正結束過。”即便真的是“崇洋媚外”,也總該入鄉隨俗,一學到底吧?曾經老謀子拍的電影讓全球觀眾誤認為中國仍然停留在遙遠的年代,穿衣也是如此,不要被雜志和網絡中火熱的明星街拍攪亂陣腳,僅把拖鞋、短褲就當成事實以及事實之全部,以為人家每天都是這么穿著隨意。你注意到明星們在紅毯上的一絲不茍嗎?你知道國外職業女性要花費多少時間精力用在打理穿衣上嗎?你知道她們甚至會為了參加某個聚會專門買禮服和手袋嗎?不,你沒看到,或者說是你忽略了這些事實。一直念叨著事事與國際接軌的我們,此刻到底該做些什么?
請不要忘記,你的衣服會說話,它不會拐彎抹角,不征得你的同意就把你的身份、地位、品味秀出來。不管是政府官員、律師或金融從業人員、醫務工作者,還是教師、記者……任何一種職業,當你穿著得體時,你才能感受到別人對你職業的尊重。即使是便裝也不意味著隨便,因為它們此時表現的正是你對生活的熱愛程度以及對別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