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著名作家和藝術評論家烏貝托·艾科所說:“如果說別的國家有一種設計理論,意大利則有一套設計哲學,或許是一套設計思想體系。”這種設計超越時間限制,哪怕數十年之后,看來仍然散發著創新的魅力。
“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座城市,都該是經過設計的。”這是意大利建筑師厄內思托·羅杰斯在《從勺子到城市》一書中,對于意大利設計哲學的精辟概括。意大利人將這樣的理念完美貫徹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無論是一把椅子、一張桌子還是一盞燈,設計師把現代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和文化來操作,卻不忘將藝術與功能結合得天衣無縫,他們不僅會生活,更懂得藝術在生活中的地位。經他們手所創造的多樣又大膽前衛的設計作品早已成為傳世經典,引得全世界的關注。
事實上,意大利現代設計的歷史并沒有德國、荷蘭、英國等國家那么悠久,并且直至今日,在意大利仍然沒有一所專門的設計學院,意大利的設計師基本上都畢業于建筑學院。在那里,無論是從事室內設計、家具設計和工業產品設計,還是從事平面設計和服裝設計,所有的設計師可以說都是建筑師,因為他們所持有的都是建筑學的文憑。正因為這樣,意大利設計才會如此與眾不同——設計師像設計一幢大廈一般創造每一件設計品,既注重緊隨潮流,重視民族特征,也強調發揮個人才能,他們的設計是傳統工藝、現代思維、個人才能、自然材料、現代工藝、新材料等等的綜合體。
然而,意大利的設計師偶爾也會離經叛道。1980年,設計師埃托·索特薩斯成立了“孟菲斯”小組,引發了19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現代設計。他們的設計以娛樂、戲謔、玩笑、俗艷的方法,帶著調侃的態度實現了一系列與正統設計完全不同的效果——波普風格的室內裝飾和家具就是這一思潮的產物。只不過,設計作為一種實用藝術,功能性始終是恒久的標準,“孟菲斯”的設計,使用鮮艷的顏色,一味強調物品的裝飾性,至今來看,實驗性遠遠高于實用性。于是,在“孟菲斯”之后,聰明的意大利人在吸取了這些實驗性設計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出更成熟的設計道路。
如今的意大利現代家居設計,兼具視覺藝術美的享受與實用功能性于一身,只是常常由于外形的光環太過耀眼,反而讓我們忽略了其功能方面的優勢。事實上,出自意大利設計師之手的大量作品,都充分考慮了人們生活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以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進行創造。他們注重手工和整體的技術含量,使所有的形態配合不同獨特的材料,都能完美地與人體結合,產生時代的標志。
同時,意大利的設計師提出,在壓力持續增長的當代,家具已不僅僅只提供一個休息和放置物品的空間,它還應該幫助我們恢復失落的情緒,并提供一個舒適的避難所。以這樣的理念創造出的家具,使其擁有者不僅僅擁有一種功能上的使用價值,或是僅為了時尚氛圍而點綴的裝飾而已——意大利設計師用他們對于家具制造的尊重,使之產生了永恒的價值,不流于庸俗或是富態。這便是意大利現代家居設計保持持久魅力的原因所在了。
這款名為“HOPE”的希望之燈獲得了今年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一系列的聚碳酸酯鏡片組成了吊燈的燈罩,這種特殊的材質能夠柔化光線,同時利用透鏡放大光源的原理,讓簡簡單單一顆小燈泡發揮出宮廷華麗吊燈似的照明效果,將光線合理地灑射在屋內的每個角落,完全不受空間、厚度與重量的限制,創造出一種愉悅、閃爍,有如宴會般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