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三屆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 ARfT Fashion Art Exhibition 2010)于2010年3月24日-4月8日在潮流與時尚前沿陣地的北京三里屯VILLAGE北區N8樓展出,本次展覽由呂越、琴基淑、張宇、孫江梅、魏星策展,匯聚了來自10個國家的55位藝術家和設計師。他們分別來自中國、韓國、英國、法國、美國、奧地利、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
“2010第三屆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由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中心、中國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時裝工作室、三里屯VILLAGE、《服飾與美容》VOGUE雜志、YOKA時尚網、北京合眾•營造公關聯合主辦,集合了中國文化、傳媒、商業、藝術、時尚等領域的領先機構,反映了此次展覽在文化融合方面的前瞻性,Fashion Art已成為一項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盛事。
受邀參加本次展覽的國外藝術家有Johanna Braitbart(法國)、Barbara Diabo(德國)、Sissy Pink(奧地利)、Louda Larrain(美國)、Susie Freeman(英國)、Anthony Bednall (英國)、Fedrick Wong Yoon Sin(馬來西亞)、Key-sook Geum(韓國)、Hee-sook Kim(韓國)等等,受邀的中國藝術家有郭培、張肇達、武學偉、王永剛、肖歌、姜綬祥(中國香港)、彭 薇等等。展品圍繞主題――“綠色態度”,在材質的運用上更是突破了服裝布料以外的更具主題意義的豐富可能。作品中所涉及到的環保媒介,它不僅表明了一種態度,在方式方法上也開拓了無盡的可能性,更體現組織者想運用大家對這個命題的熟悉程度來進一步解讀和推廣時裝藝術的外延內涵的主旨。
而此次展覽選擇在三里屯VILLAGE,也是由于這里無與倫比的國際藝術融合性,讓人們充分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融入性。對有些人來說,三里屯VILLAGE是融匯著藝術、音樂和商務的文化大熔爐;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里又是時尚和餐飲的歡樂匯聚地。在這里,藝術、時裝、零售完美融合,眾多方面都體現著三里屯VILLAGE對藝術和時尚文化的關注與支持矢志不渝。
展覽以交流的方式,用國際化的視界和力量來促進中國時裝藝術的發展。在展覽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外時裝藝術風格的迥然相異,能夠看到每個創作者們發自內心的不同聲音。一件件造型各異的新形態,呈現了藝術家和設計師對社會和個體的關注與責任,也反映了社會群體對于時裝藝術形態逐漸深入的認識和運用。時裝作為一個有效的載體,把人們的內心情結和社會狀況關聯起來,構成了一個多角度的棱鏡,其中折射出的光彩和反映到的現象,具有非常的文化意義。
對待環境是一種態度,對待時裝也是一種態度。對待環境的態度要求我們理性的思考來選擇生活方式,對待時裝的態度幫助我們用理智的態度來實現生活情趣,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綠色環境的課題對于服裝從業者是一種啟發,指明時裝設計應當有所方向。這種方向是全方位的,關于行業建設的結構,原料的來源和善用,質量與數量的比例,人工勞動的科學化分配,等等。環保是一支尺子,成為時下最迫切的標準。當今的世界,對待環境的態度是一個跨越國際和種族的課題,對于人類與地球生命的珍惜,無需語言就能把大家連結在一起。本次展覽藝術衍生品的售賣所得款項將捐給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為日益惡化的環境的改善工作做出實質努力,由此,這個“綠色態度”用綠色的方式促成了一次綠色的展覽。
策展人呂越女士致力于時裝藝術多年,她認為:時裝是社會流行的旗幟,是市場的先行者,文化的傳播者,是社會導向的一個重要存在。Fashion Art從屬于藝術范疇,更是引發人們創造和思考的源泉。Fashion Art是藝術與設計交匯的產物,是另一張文化藝術的名片。我們既能從中收獲豐富的美學體驗,也能以此引發對于自身和未來,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哲學思考,從而使作品從單一的觀賞層面轉向觀念性的文化層面。Fashion Art在中國的起步雖然為時較晚,但是,她成就在現時生機盎然的創意革命的浪潮之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時裝藝術,是來源于美國的外來詞匯,原文為Fashion Art,中文翻譯為“時裝藝術”,顧名思義,是時裝與藝術的結合。這一藝術形式的核心特點是以人、以服裝為媒介,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它是類似于裝置的一種現代藝術,所包含的創造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前瞻性,對整體服裝行業具有導向和指引的作用。藝術家利用服裝所特有的構成元素來進行創作,而藝術獨有的特質,又升華了服裝的內涵和形態。時裝藝術的水平越高,意味著一個國家行業發展的水平也越高。
今天的Fashion Art展覽平臺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個具有獨特風格和顯著成效的部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藝術家都加入到這個陣營中來。時裝藝術力量的壯大,一方面促進了服裝設計行業原創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為逐漸成熟的中國品牌市場創造了沃土。相信此次“后尚北京時裝藝術展”能夠將時裝藝術的概念傳播的更廣,讓全社會都加入到這個服裝領域的良性循環中來,成就一支卓有成效的力量。從此我們有了全新的眼界來看待服裝,看待藝術。
藝術評論家汪民安為本次展覽發表了評論,他指出:“它們(時裝藝術)必須在視覺上感受到一種服裝的隱約構型,也就是說,它們看上去必須“像”是服裝。這是它們需要遵從的唯一原則,或者說,唯一體制:“時裝藝術”是用來觀看的,它只是符合一種視覺體制。除此之外,它們不必遵循任何其他的體制。”由此更加呈現出“時裝藝術”以設計創意為核心的不凡的價值體系。表明這一藝術形式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