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時代,人們開始講究個性,著裝也成為表達自己個性的一種方式。在這種高度自我覺醒的時期,流行似乎成為有品位的人們某種不屑于談的元素,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才是人們所要達到的效果。我們不分析這中間的社會原因,單從服裝的角度來淺析一下流行在服裝設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過服裝設計的都知道,在設計之初最先要了解的就是今年的最新服裝潮流,而這種潮流的解析大都來自各大時裝周的最新發布,而毫無疑問每一季的新發布都不是某個人的智慧結晶而是一個團隊的整體合作,市場調研、營銷策劃、設計師團隊的共同努力成就了某個大牌設計師在臺上的幾十分鐘。
而如今的童裝的設計已經越來越成人化,因此與成人裝設計的步驟已無太多不同。其實流行服裝的本質是演變的,很少有真正的創新。完全的創新只有兩次,一次發生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一次發生于1947年迪奧發表的新外觀。一般來說,款式的變化是漸進式的。消費者購買服裝只是為了補充或更新現有的衣服,如果新款式與現行款式太離譜,消費者就會拒絕購買。因此,大多服裝企業更應關注“目前流行款式”,并以此為基礎來創新設計。
因此即使是個性爆棚的年代,流行也是不容忽視的,消費者也不必為了因為穿著了流行服裝而自覺不夠個性,畢竟我們的著裝只是在一個以不同時代著裝方式所畫成的圓中周而復始著。
美國學者E·斯通和J·薩姆勒斯認為:流行時裝的產生取決于消費者對新款式的接受或拒絕。時裝不是由設計師、生產商、銷售商創造的,而是由“上帝”創造的。服裝設計師們每個季節都推出幾百種新款式,但成功流行的不足10%。
當然由于孩子的生長特點,童裝的設計是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特質的。為讓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受限制,休閑裝永遠是童裝的主流趨勢,因此童裝也因此而更“自由”,那些限制活動的款式是無法在童裝中流行開來的。
目前國內的童裝還沒有國外童裝有那么多的文化底蘊,很多童裝企業在研究流行時的做法就是在國外買來大量樣衣來進行研究,很多企業在延續這種做法的時候也意識到這對于品牌的成長不是長久之計。某種風格的締造和堅持,是童裝品牌在市場中經歷風雨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