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副校長、福建省特種先進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穎近期透露,該校在高性能陶瓷纖維——氧化鋁短切纖維制備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目前正自主研發產業化技術裝備。氧化鋁短纖項目實施后,將形成可觀的上下游產業鏈。他期待通過政、產、學、研各方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推進氧化鋁纖維棉項目工程化。
據介紹,廈門大學高性能陶瓷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目前已完成汽車襯墊用纖維棉的實驗室研究,成功制備出性能與國外先進產品類似的小試樣品。氧化鋁纖維制備關鍵技術也獲得突破,進入中試研究階段。張穎說,由于該材料科技含量高、技術難度大、門檻高,具有較強的持久競爭力,各國都在獨立開發,并采取了嚴格的技術保密措施。
張穎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廈門大學就開始氧化鋁纖維的研究。經過多年攻關,他們已突破干法連續紡絲的難題,掌握了纖維熱解和燒結過程中的變化機制,解決了原絲開裂、直徑大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在氧化鋁纖維的工程化研發中,對裝備要求也很高。由于國外對氧化鋁纖維產業化技術實施封鎖,目前廈門大學正自主研發包括溶膠批量制備技術與設備、纖維棉批量制備技術與設備、氧化鋁纖維棉的批量燒結技術與設備等。他們期待政產學研各方合作,推進氧化鋁纖維棉項目以最快速度實現工程化。
據了解,氧化鋁纖維是高性能陶瓷纖維之一。氧化鋁短切纖維棉是特指氧化鋁含量在95%以上、由長纖維短切獲得的無渣球的高檔纖維棉。產品可大量用于汽車密封墊、高溫保溫、高溫過濾等領域。采用高強度、高彈性的氧化鋁纖維與陶瓷基體復合技術,能得到韌性優良的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明顯提高陶瓷產業的技術水平,帶動高技術陶瓷產業的迅速發展。
另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可工業化生產氧化鋁短纖維的生產廠家僅有英國的Saffil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等少數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