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二合埂鞋、三合埂鞋、包埂鞋都要先設計出圍蓋鞋,然后再針對不同的鞋埂進行設計,見圖2-4-7。
圖中列舉了三種縫埂鞋,它們的基礎結構是相同的,區別在鞋埂上。這三款外耳鞋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鞋舌與鞋耳連接起來,使鞋口形成封閉的“口袋”,類似于袋鼠的育兒袋,俗稱袋鼠鞋。彩圖K-9就是一款袋鼠鞋,包裹鞋耳的材料就是鞋舌部件的邊沿。
圖(a)是二合埂外耳女鞋,鞋蓋與圍條的邊沿相對縫合,鞋埂的高度就是縫合時的邊距。一般采用的是普通縫紉機縫合。
圖(b)是三合埂外耳女鞋,鞋蓋留出包邊量,包裹圍條后再縫合。鞋埂的高度略高于縫合邊距。可以采用普通縫紉機縫合,也可以用馬克機縫合。
圖(c)是包埂外耳女鞋,用包埂條把圍條與鞋蓋邊沿包裹后再縫合。鞋埂的高度略高于縫合邊距。可以采用普通縫紉機縫合,也可以用馬克機縫合。
這三款鞋的結構設計圖是相同的,區別在鞋埂的處理,見圖2-4-8。
除開鞋舌以外,基礎結構設計與外耳式鞋的設計相同。
袋鼠鞋的鞋舌與鞋耳如何設計呢?
圖中的01點和02點分別是鞋耳里外懷的前尖點,鞋舌的前端點是O'點。以外懷一側的010'線為對稱中線,把鞋耳的輪廓線在對稱中線另一側復制出來,就得到了袋鼠鞋的大鞋舌。
定出鞋眼位,也作出里外懷的區別。
最后修正鞋舌后段輪廓線,把鞋耳與鞋舌有機地連成一體。如圖中虛線所示。
縫合時,鞋舌上的鞋耳部位翻轉,與后幫鞋耳重合,把鞋舌邊沿縫合起來。
1.二合埂袋鼠鞋
二合埂袋鼠鞋的鞋埂是把鞋蓋與鞋耳直接縫合起來,留出邊距2~3mm,使用普通縫紉機就可縫合。
二合埂的前幫樣板見圖2-4-9,在圍條與鞋蓋的邊沿留出縫合量,一般男鞋取在3mm左右,女鞋取在2mm左右。縫合時沿著2~3mm邊距縫合,鞋埂的高度在2~3mm。
加工時注意,由于存在著“鞋蓋短、條圍長”因素,要鑲接后再縫合。
2.三合埂袋鼠鞋
三合埂袋鼠鞋的鞋埂是把鞋蓋的邊沿包裹住圍條后再縫合起來,留出邊距2~3mm。
使用普通縫紉機縫埂時,先把鞋蓋與圍條背面按照規矩點鑲接,然后再把鞋蓋邊沿翻轉包裹住圍條,最后再進行縫合。
使用馬克機縫埂時,先車一道線將鞋蓋與圍條按照規矩點固定,然后再將包埂量穿人馬克機的卷邊筒內進行縫合。
三合埂的前幫樣板見圖2-4-10,在圍條上留出縫合量2~3mm,在鞋蓋上要留出包邊量。包邊量的大小包括2個鞋埂高度、圍條厚度、鞋蓋自身厚度、縫合邊距等,在8~lOmm。鞋蓋中的長虛線是加工的規矩點。
3.包埂袋鼠鞋
包埂袋鼠鞋的前幫樣板與二合埂袋鼠鞋前幫樣板相同,此
外需要制備包埂條。由于鞋埂有一定的彎度,所用包埂條縫應革條應按照鞋蓋外懷設計成彎弧狀。
由于包埂條需要加放加工量,內外側各加放5mm左右,結果會使內側彎度減小,外側彎度加大。處理包埂條時,以鞋蓋線為中心位置,在拐彎的部位對打剪口,不要打斷。彎小打3~4道剪口,彎大打2~3道剪口,然后適當拉伸Imm左右,加大內彎的長度,使包埂條彎度變緩,見圖2-4-11,包埂條的輪廓線如圖中虛線所示。
使用天然皮革作包埂條時,采用橫向下料;使用人工革時,采用斜向下料。
上述三款鞋的前幫結構比較特殊,所以只列舉了前幫部件,其它的部件與基礎結構要求相同,不再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