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開口鞋的變型設計,與橡筋鞋大同小異,在改變連接方式的同時
(一)單側開口綁帶男鞋的設計
此款鞋與側開口暗橡筋男鞋基本相同,只是把橡筋連接改為綁帶連一側作開口,里懷一側為封閉結構,因此對開閉功能要求大一些。采鞋舌。
1.成品圖
如何增大開閉功能呢?設計整舌式鞋時,要求暗口門的位置不要超過1/2VE長度,以保證穿鞋的順暢。對于單側開口鞋來說也不能例外,設計的關鍵是確定開口的前端點取在前跗骨凸點之前,見圖1-8-12,穿鞋時該部位有抬高的作用,能使腳順利穿入。
2.結構設計圖
如圖1-8-13所示,前幫后端的位置與暗橡筋男鞋的位置相似,開口前端O'點在1/2VE之前,見圖中的虛線。
鞋舌的長度取在E點之前lOmm的E'點。先設計完整的鞋口輪廓線,也就是里懷的鞋口線。然后在外懷一側設計出鞋耳的輪廓和后幫的輪廓,前后幫之間即開口的輪廓線。接著設計出3個眼位,眼位邊距8~lOmm。
設計出開口鞋舌輪廓。側開口的中線也是鞋舌的中線,鞋舌長度超出鞋口5mm,上寬超過眼位lOmm,下寬超過眼位5mm,前端取圓弧形。設計出車鞋舌的位置標記。
由于前后幫連成一體,采用轉換后升蹺法處理蹺度。取蹺中心定在O"點位置。
作背中線E'A2,作出取蹺角∠H1O"H2 =∠QO"Q'。分割出后包跟位置。
把長度差的1/3補在底口上,作出前幫底口輪廓線。分段作出底口的繃幫量和里外懷區別。
3.制取樣板
方法同前,圖示從略。
(二)暗橡筋無舌男鞋的設計
此款鞋在分類上屬于側開口式鞋,也可以看成是舌式鞋,鞋舌縮小到“零”,被中幫代替。由于中幫位置處于前跗骨凸點之前時,可以不考慮跗圍的影響,要選用舌式楦進行設計。
1.成品圖
如圖1-8-14所示,后中幫既是鞋舌、也是橫擔,中幫上有3道開口,下面裝配有暗橡筋。
此款鞋的結構脫離了跗圍的束縛,主要靠跖圍抱腳,采用舌式鞋楦設計不會影響穿著。在腳型比較瘦時,橡筋不起作用,在腳型比較肥時,橡筋適度張開。
設計時按定位取蹺進行。
2.結構設計圖
如圖1—8-15所示,圖中設計有前幫、中幫、后幫、后筋條、橡筋共計五種七件。
先連接前幫背中線AoV',并作AoV'線的垂線,設計前幫的斷幫線。然后作定位取蹺角,取蹺中心0,點在斷幫線OQ線的交點。取蹺角為∠VOV'。
在V點之后設計中幫的長度,不要超過1/2VE長,作后幫背中線的垂線,順勢設計出中幫的輪廓線,成彎弧形。
在中幫線與oo線相交的位置開始第一道切口,斜向前下方,刀口的間距8~lOmm,互相平行,作出另外2道切口。切口前端呈斜形,周邊加放橡筋的壓茬8~lOmm,為橡筋輪廓線,如虛線所示。
后幫上有里外懷的區別,里懷橡筋的切口線位置也要相應提高。因為設計規律相同,可以直接表示在樣板上。
加工時把切口邊沿的皮料縫住,既能固定橡筋,又不影響橡筋的彈性。如果要增大橡筋的開閉功能,把車線的位置設在切口的中間,就能增加橡筋的延伸性。
其它的設計同前,作出底口的繃幫量和里外懷區別。
3.制取樣板
方法同前,圖示從略。
(三)鳳眼式釬帶女鞋的設計
所謂的鳳眼,是指在鞋幫側面有兩只橢圓形的眼洞,美稱為鳳眼。鞋舌的外懷用鞋釬和鞋帶與后幫連接,里懷直接與后幫縫合。
1.成品圖
如圖1-8-16所示,鳳眼的位置可以達到淺口門位置,鞋舌長度也比較短,看起來很像女淺口門鞋。但卻是滿幫鞋,鞋釬帶與后幫連接,形成了封閉式的結構,完全符合滿幫鞋側開口式鞋的特點。選用女素頭楦進行設計。
鞋帶是后接的,在鞋舌上有斷幫位置,采用合縫暗接法。
鞋幫不斷開。采用轉換后升蹺方法處理。
設計鞋帶的寬度,要先確定出選用的鞋釬,測量出鞋釬的中軸內徑,使鞋帶的寬度小于鞋釬內徑1~2mm,防止磨損鞋帶。
里懷釘鞋帶時可以把壓茬直接裝進后幫鞋口里面之間,外懷在距鞋口14mm是釘鞋釬的中心位置,也是鞋帶中心孔位置,其它的4個釬孔相距5mm,分別打在中心孔的上下兩側。釬帶的長度距中心孔的長度取30~35mm。
釘鞋釬時,現在常用橡筋代替釬子皮,在14mm位置割一道切口,把包裹釬子的橡筋插入切口、縫合住。
2.結構設計圖
如圖1-8-17,連接出VH線,控制鳳眼的前端位置,仿照直口后幫舌式鞋的位置設計鞋舌,并設計出鳳眼的輪廓,順勢設計出后幫弧形鞋口的輪廓。后幫上口有里外懷的區別。
從鞋舌上順連出鞋帶輪廓,并把鞋釬的位置設計好。
在主要部件安置完畢后再考慮取蹺。由于前后幫不斷開,采用轉換后升蹺法處理。
作背中線E'A2。取蹺中心0’點轉移到眼洞的前端。
作出取蹺角∠QO'Q'=∠AoO'A2,鞋口的外形要復制出來,同時標出釘鞋釬鞋帶的規矩點。
自Q'作出后幫的后弧輪廓和底口后端輪廓;把長度差的1/3補在底口前端,作出前端底口輪廓并與后段順連。分別作出底口的繃幫量和里外懷區別。
里懷鞋帶的位置圖中已表明。
3.制取樣板
方法同前,圖示從略。